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如何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

時間:2007-12-18 13:06  來源:新華社

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保證人民當家作主

    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過程。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為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發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奠定了堅實基礎,確立了正確方向,開闢了廣闊空間。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徑,就是大力加強民主制度建設,從各個層次、各個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10月2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代表投票選舉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新華社記者 馬佔成攝)

    一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我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先進性和生命力,在於它深深根植於人民群眾之中。要保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保證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支援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加強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善於使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相統一併通過法定程式成為國家意志;完善選舉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職權,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繫,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使國家的立法、決策、執行、監督等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維護人民的利益。

    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一制度的顯著特徵是: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要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支援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擴大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參與,拓寬社會利益表達渠道,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支援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職能,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制度建設,加強政協自身建設,發揮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

    三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利於把國家的集中、統一與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結合起來,有利於把黨和國家總的路線方針政策與民族自治地方的具體實際、特殊情況結合起來。要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全面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加強民族自治地方人才資源開發和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使民族關係更加和諧、民族團結更加緊密。

    四是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實行基層群眾自治,發展基層直接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必須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要堅持群眾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辦,依法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範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加強基層政權建設,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等制度,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群眾自治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

    五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實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環節,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必然要求。要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廣泛集中民智,使決策真正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要建立健全資訊公開制度,增強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把政治參與同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原則上要公開聽取意見;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推行決策諮詢制度;健全決策協商和協調機制,認真進行專家論證、技術諮詢和決策評估;暢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加強意見和建議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反饋互動工作,接受社會監督。

分享到: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