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紀念前瞻
對既往成就與問題、經驗與教訓進行系統回顧總結,是為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面向未來,把改革開放推向更高層次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是今年兩會的熱點人物之一,此前關於大部門制的言論使他備受媒體追堵。3月10日下午,在北京友誼賓館,他把《瞭望》新聞週刊記者領到下榻的房間,接受獨家專訪時透露,其實這一兩個月來,他"70%的精力"在做與總結改革開放30年有關的工作。
中央決定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在接受專訪的中央研究機構負責人和資深專家看來,不僅是因為整年,而有更深的內在需求。
中央黨校教育長李興山表示,對改革開放的系統回顧總結,是下一步深化改革的起點。"現在正好是一個坎,踏上了新的歷史起點,"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說,"往前看最好的方式是總結過去。"
面向未來的紀念
今年元旦全國政協舉行的新年茶話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對改革開放進行系統回顧總結。中央由此正式拉開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大幕。
受訪的中央研究機構負責人和資深專家介紹,對改革開放30週年回顧總結在去年就提上日程。去年兩會期間,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楊勝群就在考慮過這個主題,今年兩會上重逢,他認為紀念之舉是水到渠成。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醞釀和準備階段,中央就提出,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週年,在這樣一個重要歷史時刻,十七大有必要對改革開放進行系統回顧總結。於是,在去年10月,十七大報告便用專章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進行論述,開了先聲。
作為十七大報告起草組成員的鄭新立透露,起草十七大報告時,起草組有意識地對29年的改革開放經驗進行了概括性總結,"但更系統的、更充分的回顧總結還是留待今年來展開"。
而更重要的,"紀念是為了更深入總結和更深化認識,目的是為了今後的改革開放之路走得更好、更順利。"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啟華說。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朱佳木也持此看法。他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已到了一個關鍵時期,適時總結經驗很有必要。
"此前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績,同時也有很多難題需要我們去破解,有很多重大任務需要我們去完成。"中央編譯局局長韋建樺說,通過系統回顧總結改革開放30年,可以進一步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決心和信心,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對2005年前後那場圍繞改革的爭論,張啟華認為,極端的看法都是不妥的,"首先必須堅持改革方向,肯定改革的巨大成就,同時正視存在的問題,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她認為,通過30週年紀念活動,可以達到進一步澄清模糊認識,使認識更趨正確,思想更趨統一的目的。
經驗、教訓都是寶貴財富
朱佳木表示,中國共產黨歷來善於總結經驗。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對經驗的總結可以說一刻也沒停止過。例如,"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係"等,就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
十七大報告在概括論述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時,提出了"十個結合"。去年年底,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研討班開班講話中,胡錦濤總書記對"十個結合"的經驗進一步展開論述,並公開發表。
另一方面,"教訓也是寶貴財富,"鄭新立稱,系統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也離不開對問題的清醒認識,對教訓的深刻汲取。
他舉例稱,上世紀80年代後期的價格改革中,急於求成的"闖關論"佔了上風,導致老百姓恐慌,引起搶購以及後續波動。由此得出的沉痛教訓是,價格不穩定,導致市場不穩定、經濟不穩定,進而導致社會不穩定。
再如在國企改革中,也曾有操之過急的做法。有的企業急於下崗分流,急於減員增效,急於卸包袱,但再就業、社保等配套措施未能及時到位,這使得不少工人付出過大的代價,過多地承擔了改革成本,導致陳情、群體性事件。
"只要是改革,難免會有偏差、失誤,或者是當時條件不具備。"程天權說。
"為什麼要提科學發展觀,為什麼要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什麼要提把公平正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什麼要提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朱佳木說,"就是因為前一階段在經濟發展中、社會建設中、利益分配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已到了非解決不可、也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的時候。可以說,正是問題意識,把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向前推進。"
迎來全方位改革
"要把回顧總結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起點。"李興山說,下一步改革怎麼搞,要有比較明確的認識。
程天權也認為,在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大方向、大框架基礎上,進一步改革的動力、方向、空間、突破口在哪?具體怎麼做?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
在受訪人士看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改革與前一階段的改革相比,也會有一些相應的不同做法。
鄭新立通過比較分析指出,過去是以經濟建設和經濟改革為重點,當前和未來,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四位一體的全方位建設和改革。
分別而言,鄭新立認為,經濟體制將進一步完善,政治體制改革會積極穩妥地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步子會大一些,文化體制改革力度也會不小。
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來看,李興山列舉了前後階段改革的側重點,如從重點改企業、改微觀,要逐漸過渡到改政府機構和職能、改宏觀,從"又快又好"發展轉變為"又好又快"發展,更加注重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等等。
至於政治體制改革,受訪人士多強調,其核心問題不是要不要改,而是朝著什麼方向改。它是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十七大已對此作出部署。
李興山認為,整個改革目前還處在攻堅階段,有些則處於決戰階段。還存在不少制約科學發展和和諧發展的深層次體制問題,比如政府仍管得過多,行政審批項目過多,程式複雜,下一步攻堅重點就在於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
"政府不僅要做市場做不了、做不好的事,還要做老百姓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李興山說,市場和老百姓做得了、做得好的事,要讓市場和老百姓去做。
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時,受訪人士更注重前後階段的延續性。即便是對1978年以前的歷史,受訪人士中的黨史和國史專家表示,儘管其間犯有"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嚴重錯誤,但也不能全盤否定。朱佳木說,在公開承認並認真糾正歷史錯誤的同時,始終堅持對新中國歷史的正面評價,不割裂歷史,不糾纏歷史舊賬,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道路在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中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張啟華則提到鄧小平的一句話,"我們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應該說'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訓。"她說,正是由於有了對包括"文革"教訓在內的前期經驗教訓的正確總結,才有了改革開放的思路,並取得30年改革開放的成就。
"不說清楚以前,就說不清楚以後。"張啟華稱,在對改革開放的系統回顧總結中,不可避免要牽涉到改革之前的歷史時期,尤其是改革的緣起。
下半年紀念活動密集
根據中央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將緊密結合實際,認真總結改革經驗,廣泛進行宣傳。紀念活動還將同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對全黨全國進行堅持改革開放的教育、推動各級領導幹部繼續解放思想緊密結合起來。
鄭新立透露,在春節之前,中央政策研究室就在研究一些課題,以迎接改革開放30年。目前佔據他大部分精力的也正是一些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比如,30年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全世界都在研究中國的發展,國外有'北京共識'等解讀,我們更應該有自己的解釋,要把經驗變成繼續前進的財富。"
中央文獻研究室等單位今年也都把總結改革開放30年作為研究重心。楊勝群介紹,預計8月份左右,中央文獻研究室會召開一次相關主題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還會推出幾本研究著作。
中央黨史研究室已推出《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即1921年到1949年曆史,1949年到1978年的第二卷已處審定階段,而1978到2008年是這一大型黨史項目的第三卷。張啟華介紹,反映第三卷歷史時期的簡史本,不久前已經啟動。
朱佳木也介紹,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將於9月份,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當代中國的歷史發展"為主題,與地方有關機構聯合召開學術研討會。
在有關理論研究方面,韋建樺說,由他擔任首席專家的兩部文集翻譯整理,十卷本的《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五卷本的《列寧專題文集》,將爭取儘快出版,為改革開放30週年獻禮。
今年對程天權而言另多一番紀念意義:他所任職的中國人民大學將迎來復校30週年紀念。他說,人民大學今年會以這兩個紀念為契機,系統總結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經驗,進一步發揮"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5月份將以改革開放30年為主題召開年度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
中央層面的紀念大會則預計在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就是在30年前的12月召開的。(文/《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湯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