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換相”考驗日本外交

時間:2008-09-23 08:28  來源:人民日報

  9月22日下午,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塵埃落地。自民黨幹事長麻生太郎以絕對優勢當選自民黨總裁,並將在24日的國會眾參兩院大會上憑藉執政聯盟的多數贊成票當選日本首相。

  麻生曾三度參選首相,分別敗給了“改革”的小泉、“年輕”的安倍和“中庸”的福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自民黨內最大派系町村派阻擊了麻生。如今,大任終於降在個性張揚的麻生身上,其緣由何在?

  首先,麻生已熬到了“人氣第一”的地位。去年9月,麻生離首相寶座近在咫尺,最後關頭卻被半路殺出的福田康夫攔截。福田言退之後,自民黨內確實已無人能與麻生一比高低。

  其次,面對風雨欲來的眾議院大選,自民黨把絕處逢生的希望押在麻生的“人氣”上,把他視為唯一可與小澤一郎率領的民主黨決一雌雄的大將。

  綜觀此次選舉,其主題是內政,焦點是經濟,五名候選人紛紛亮出挽救經濟的“錦囊妙計”。麻生是力主積極財政的“花錢流”,與謝野馨是偏愛重建財政的“持家型”,小池百合子是緊跟小泉改革的“漲潮派”,石破茂和石原伸晃則在上述三者之間遊蕩。

  麻生上臺,並不出人們所料。但其執政前景,無人盲目樂觀。日本經濟秋風蕭瑟,外有大洋彼岸的金融風暴,內有長期積累的結構問題。加之自民黨痼疾在身,口碑日下,縱令麻生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在短期內顯示奇效。

  執政聯盟已定於10月26日舉行大選,麻生剛上臺就要面對一場惡戰。如果自民黨小敗,麻生就有可能繼續執政,但處境將異常困難;如果自民黨大敗,其結局或者是麻生在黨內讓賢,或者是民主黨奪取政權。麻生將成為一個半月的“短命首相”,或續寫“一年一相”,又或成為長期執政首相?目前尚不可知。

  在競選中,各候選人對外交問題諱莫如深,刻意繞開。麻生也只是在被問急了時才表示:日美關係最重要,“日中友好”不過是實現共同利益的手段。這或可被看作是不經意間的真情流露。

  2006年10月以來,中日關係走出了“政冷”低谷,迎來了政治關係的“暖春”。福田辭職、麻生上臺,無疑給中日關係平添幾分不確定性。這皆因過去麻生在歷史問題上屢屢“失言”的記錄和倡導“自由與繁榮之弧”的鷹派色彩。

  然而,安倍曾比麻生更為強硬,但出任首相伊始就修正了小泉的“參拜路線”,致力於打破中日間的“政治堅冰”。這一轉變是日本社會陷於“小泉疲勞”、“參拜疲勞”的結果,是安倍順應日本各界要求改善對華關係呼聲的產物。而福田康夫提出的“新福田主義”,更是有著廣泛的民意基礎。麻生上臺後,當不得不正視這一大勢,因而將很難從根本上搖撼福田對華友好政策的根基。

  近來,麻生主張把二戰甲級戰犯從靖國神社分祀出去,不再提“自由與繁榮之弧”。有跡象表明,麻生可能在中日間敏感問題上謹言慎行,形成更為合理的外交理念,因為在“歷史問題”和“價值觀外交”上惹起事端,在國內不會增加支援率,在國際上則會陷於孤立。更為重要的是,“暖春”下的中日關係良性迴圈局面有利於兩國的共同利益,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分享到: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