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我國農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農民文化權益得保障

時間:2008-10-06 09:37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6日電(記者 周瑋)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單位不斷完善設施與服務,為群眾準備豐盛的活動項目;文化共用工程為農民群眾拓寬致富路,數字化放映讓更多農民看上好電影;自辦文化大院等群眾自發文化活動,為基層文化生活增添亮色……十六大以來,我國農村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農民群眾文化權益得到保障。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發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9.4億元,帶動地方配套資金約25億元,新建和擴建2.67萬個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到201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2007年,已安排資金1億元,在全國534個鄉鎮先行試點。

  改善公共文化服務品質,各地積極探索新方法:陜西省長治市全面啟動農村文化低保工程,對貧困農村實行“文化低保”的惠民政策:把每人平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貧困村列為“文化低保”村,由市縣兩級財政共同投資540多萬元,年內確保每個貧困村能演一場戲、放映6部電影、每人平均一冊圖書。青島市實施“新農村文化家園”工程,市政府提出要經過三年努力,基本建立起設施完善的文化服務網路,實現“一鎮一站、一村一室、一人一冊”和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山東省與中組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工程合作,在全國第一個建成了覆蓋全省的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服務網路。

  受各地開展基層流動文化服務工作的啟發,文化部與財政部于2005年啟動了流動舞臺車工程。工程採取“統一管理、統一採購、統籌配置”的方式,為基層劇團配備近千輛流動舞臺車,為藝術院團深化改革、提高服務能力創造條件,推動藝術院團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多演出、演好戲。據了解,至“十一五”末,財政部安排資金不少於3億元。

  為農村培育不走的文化隊伍,為農民帶來豐富的文化活動內容——近年來,悄然而起的農民自辦文化反映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精神追求的新變化,也成為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

  在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名為“夕陽紅”的農民文化大院頗有名氣。他們自編自導秦腔、快板、眉戶劇等節目,定期面向周圍農民演出,自娛自樂,自得其樂。在山東文登、山西祁縣等許多地方,農民以家庭為單位開展文化活動,發展農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戶,建設庭院文化,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充實活動內涵,農民參與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很大提高。

  為求新農村建設不因人而變,不因事而變,不因時而變,河南焦作市在不增加人員編制的情況下,探索建立了“一室四組”新農村建設工作新機制:“一室”就是市委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全市新農村建設的總指揮和督查,“四組”就是根據工作性質,把涉農成員單位分別納入產業發展指導組、基礎設施建設指導組、社會事業發展指導組、基層政權建設和幫扶工作指導組,在全市新農村建設大格局中統一安排工作。在浙江臺州,農村、社區、企業三類基層文化俱樂部已遍地開花,為構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截至目前,共建設基層文化俱樂部3266家,每一個俱樂部均擁有一支以上文化活動團隊。

  近年來,各地文化部門採取積極有效措施,鼓勵和扶持農民自辦文化的發展,加強農村業餘演出隊、業餘電影放映隊、文化中心戶、農家書屋、農村義務文化管理員、以及社區文化指導員等業餘隊伍的培訓,鼓勵農民自辦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文化室、圖書室等,支援農民群眾興辦農民書社、電影放映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運作機制較為靈活,演出成本較為低廉——在農村演出,民營劇團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近些年來,民營文藝表演團體的發展,成為新時期文化的重要形式。當前,全國有民營文藝院團超過6800家,涵蓋戲劇、曲藝、歌舞、雜技、皮影等眾多藝術門類,年演出200萬場以上。如河南寶豐、浙江嵊州、江蘇如皋、福建莆田等地民間劇團發展很快,在繁榮基層演出市場、豐富基層文化生活、繼承傳統民間藝術、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