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姚均芳、張藝)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18日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可能引發世界經濟3至5年的衰退與低迷,中國當前政策主要取向應是防止緊縮過度,以及在外部條件惡化時,及時擴大內需。
樊綱在做客新華社進行“世界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發展”主題演講時表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的影響大於1929年大蕭條,雖然不會使全球經濟再次陷入大蕭條,但世界經濟出現3至5年的衰退與低迷卻是可能發生的事情。
他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頗多啟示:應該嚴防債務過大,杠桿過長;宏觀調控的重點應該是防過熱和防泡沫;服務業的發展要為實業服務、與實業相適應;中國的金融改革與發展應先注重基礎制度等。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下滑,樊綱認為,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們在前幾年調整宏觀政策,主動尋求經濟增速回落至合理區間的結果。不過,他指出,目前國際經濟衰退的影響剛開始顯現,要充分考慮到其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並積極應對。
樊綱指出,世界經濟衰退主要從貿易渠道和資金渠道形成對中國的影響。其中貿易方面主要是外需減弱風險。資金方面,雖然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信貸萎縮”,中國資本流入近期也出現了減少跡象,但是中國資本流入仍在繼續。對於沒有受到次貸影響的國際資本,可能反而在這個時期加大對新興市場的投入。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樊綱認為當前宏觀政策取向應當是防止緊縮過度,以及在外部條件惡化時,及時擴大內需。在擴大內需方面,最主要是防止投資下滑,保持投資穩定增長。要通過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外貿政策、土地政策等的配合,共同起到擴大內需的作用。
樊綱認為,中國的製造業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國內市場,包括對低端製造業產品的市場仍然將長期存在。當前要努力促進創新,要通過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高端服務業來提升競爭力,也要長期專業化地發展製造業,形成全面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