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全球經濟重心正向亞洲轉移

時間:2009-03-30 10:4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仍在加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經濟體都受到了影響。

  去年此時,金融危機就已經開始了初始階段。然而,我相信我們大家當時都沒有料到,自那以來的世界經濟會變得如此動蕩。此次金融危機是我作為銀行家25年來見過的最糟糕的一次,可能也是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惡劣的一次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有很多的教訓需要吸取,銀行、金融機構、政府、監管機構和消費者都需要從中吸取教訓。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年來,我們很多人都致力於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一些事情。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當今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或許也是唯一一個能在2009年預期將達到8%GDP增長的經濟體。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日益顯著,這就意味著,對我們每個人以及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是,中國將從這場全球金融危機中變得更強大和睿智。

  我們高興地看到,即使在全球面臨信心和信任崩潰的時候,中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措施仍然收到了正面的效果。中國政府迅速而果斷的措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這些措施成功地維持了市場信心,保證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在今後很多個月甚至很多年,人們還將繼續分析此次金融危機的成因和教訓,但是我認為,這場危機不會逆轉20多年以來的全球經濟的根本趨勢。我說的這一趨勢指的是:全球經濟的重心正在向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轉移,而中國是亞洲的強國,其次是擁有大量石油財富的中東。

  長遠來看,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將對全球金融市場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隨著亞洲和中東經濟體的壯大,我們將看到區域性和國內資本市場將繼續發展。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所創造的資本將更多地留在國內,這是不可避免、也是人們希望看到的。這對於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都將是件好事。近年來,特別是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的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金融體系的發展越來越失衡。現在人們普遍認識到,長期赤字的國家須要鼓勵國民多儲蓄少消費,而長期盈餘的國家則需要採取措施鼓勵消費。

  常言道:危機即是機遇,機不可失。中文“危機”這個詞是兩個字組成的,一個是問題和風險,另一個是機遇。英語“危機”一詞來自於古希臘語,也有兩個意思,其一是醫學用語,即一個轉捩點的意思,生病過程中的一個轉捩點,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我們必須承認所犯的錯誤,認識到不足之處,化危機為契機,以求改進。

  此次危機的根源錯綜複雜,在尋求解決途徑時,各國的政府、商界和學界必須攜手合作。各國政府都在通過出臺各種政策,確保他們為應對危機而承擔起相應的社會和經濟的職責。中國在很多方面都發揮了作用,為應對危機而拿出協調一致的政策。

  開放的市場和互聯性仍然是促進增長的一個動力,仍然是使數以百萬計的人脫離貧困的一個方式。所以,我們要繼續進行資本市場的改革。同時我們還應注意,一個重大的威脅來自保護主義。有一個英國詩人曾經說過,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夠像孤島那樣存在。在中國、在歐洲、在日本、在美國,我們都需要相互聯繫,現代經濟是連為一體的,從經濟增長這個角度來看是相互依賴的。(作者為匯豐集團主席 葛霖[英國])  

分享到: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