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我國科技戰線攻關甲型H1N1流感:科學力量戰疫情  

時間:2009-06-10 08:36  來源:新華社

用科學的力量迎戰疫情
——我國科技戰線開展甲型H1N1流感攻關綜述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新華社記者)4月中下旬起,源自北美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開始在全球多個國家蔓延,也令經歷過非典、禽流感疫情的我國政府和人民再次繃緊了神經。面對又一種人類知之甚少的新型病毒,人們對科學技術寄予了厚望。

  診斷檢測試劑、疫苗、抗病毒藥物、檢疫檢測設備、防護防疫用品……面對不容樂觀的形勢,我國科研戰線吹響了“集結號”,科技工作者夜以繼日地攻關,用科學的力量阻擋病毒的進攻,保衛人民的生命健康。

  緊急行動,科研戰線吹響“集結號”

  自戰勝非典以來,我國在傳染病研究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做好了技術儲備,當甲型H1N1流感襲來時,我國科技界做出了迅速反應。

  早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還未傳入我國時,有關部門即做出部署。4月30日,國務院召開的防控專題工作會議決定,在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框架下,由科技部牽頭成立防控科技組。

  5月3日,“五一”假期的最後一天,科技組第一次聯絡員會議在科技部召開。會議提出應重點開展快速檢測、防護裝備和消殺藥品評價、治療藥物評價、疫苗生產能力提高等研究。同時對“重大新藥創制”和“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兩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進行相應的調整,利用傳染病專項網路實驗室開展監測,為應對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需求進行必要的安排。

  此後,防控科技組辦公室又連續召開了快速檢測、生物防護與消殺裝備、治療藥物、病原學與流行病學、臨床救治、疫苗生產等方面的研討會,就科技攻關和技術儲備的任務廣泛徵求專家和部門的意見、需求。

  中國疾控中心4月30日即進入全面應急狀態,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迅速出臺了預防控制技術指南,為指導各地防控工作提供參考,並組織專業隊伍為邊境檢疫、密切接觸人員追蹤和人員防護等專業問題及時提供技術建議。同時病毒基因序列分析與檢測技術研發也迅速展開。

  作為我國科研“國家隊”,中國科學院4月29日、5月3日連續組織召開“甲型流感防控研究緊急動員部署網路視頻會議”,就儘快開展疫情預警評估、快速診斷檢測、藥物儲備和篩選、病毒溯源和跨種傳播、疫苗研發、國際國內組織及企業合作、資訊和科普宣傳等方面進行了部署,迅速形成了全院聯合攻關的組織框架和協調機制。

  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快速反應,自5月2日起經過2個晝夜的連續奮戰,利用建立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臨床樣本庫,對既往採集的近萬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樣本中的近千份甲型流感病毒陽性樣本進行了回顧性篩查,為我國制定甲型流感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

  攻堅克難,科學防控初見成效

  快速檢測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第一道防線。一開始,我國並沒有甲型H1N1流感病例,如何在檢測技術上區別甲型H1N1流感和季節性H1N1流感病毒,中國疾控中心下屬的國家流感中心第一時間開始對此進行攻關。

  接到衛生部加速建立實驗室檢測技術的緊急任務後,國家流感中心的科研人員60多個小時持續戰鬥,于5月1日晚成功研製出了靈敏、特異的通用性檢測試劑盒,隨即分批向全國流感網路實驗室、傳染病防治專項網路實驗室等提供。

  5月11日零點左右,在接到我國內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的標本後,國家流感中心和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科研人員立即又投入工作,連夜對標本進行核酸檢測。11日5時,完成平行檢測,結果均顯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陽性。

  這是我國內地第一例輸入性病例,為慎重起見,科研人員又對標本進行了基因測序分析,這為病例的確診進一步提供了依據。最終,一般需要12個小時的基因測序分析,科研人員只用了不到10小時就完成了,為防控疫情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快速診斷試劑、藥物、疫苗、致病機理……短短一個多月,我國科技工作者攻堅克難,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5月7日,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研製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檢測晶片,這種基因晶片可同時對12個樣品進行快速、靈敏、特異性檢測,包括甲型H1N1流感病毒,5小時內便可獲得檢測結果。

  5月18日,國家流感中心根據我國內地確診的首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標本,成功分離出我國內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並完成了全基因組序列測定,為今後開展診斷試劑、疫苗、分子流行病學、傳播機制等相關工作提供了基礎。

  在藥物研製方面,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加強了現有的抗甲型H1N1流感藥物奧司他韋、扎那米韋的新劑型研發,以適於應對大規模疫情條件下的給藥,降低耐藥性。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緊密跟蹤抗流感藥物生產和研發情況,做好應急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和進口審批准備工作……

  加強攻關,掌握更多科學武器

  目前,隨著二代病例的出現,我國疫情防控形勢隨之升級。我國科研人員全力以赴,日夜奮戰,爭取早日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更為有效的科技支撐。

  科技部緊急啟動“甲型H1N1流感聯防聯控應急科研項目”,課題包括“快速檢測產品和技術評價與研發”、“中國人自然免疫保護水準與季節性流感疫苗交叉保護效果評價”、“流感疫苗生產企業產能擴大關鍵技術研發”、“臨床救治方案評價與病例資源整合研究”等。

  據了解,承擔這些科研任務的既有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醫科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也有北京地壇醫院、佑安醫院等在傳染病方面有經驗的醫院,還有多家有資質的企業。這些國內的優秀科研力量將通過產學研技術聯盟的模式整合起來。

  作為防控流感傳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製與生產被公眾寄予厚望。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製與生產能力。甲型H1N1流感聯防聯控機制專家委員會專門成立了疫苗專家指導組,為我國甲型H1N1流感疫苗研發、生產及免疫策略提出了建議。有關部門正在組織全國有流感疫苗生產資質與能力的企業做好聯合生產的準備。相關疫苗生產企業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幫助下與世界衛生組織建立了直接溝通的渠道,一旦世界衛生組織發放毒株,便能在第一時間開展工作。

  同時,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也在以往科研積累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了一個可用於高效快速表達疫苗和抗體的單載體複製子錶達體系,並且初步建立一個有效的後加工程式,可作為快速開發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的一個新途徑。

  儘管成績令人鼓舞,但科學家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由於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物學特性及變異特點尚不完全明瞭,加上國內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科研條件的限制,科研工作仍存在很大挑戰。

  “接下來我們不僅要面向當前的防控需求,更要著眼於今年秋冬可能出現的第二波更大疫情,整合和集中全國優勢力量,爭取在下一次流行前研製出疫苗,做好技術儲備,加緊藥物研發,繼續提高預測、預警、預防的科技支撐能力。”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劉德培說。(參與采寫記者:吳晶晶、崔靜、周婷玉、孫聞、胡浩)

分享到: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