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多處濕地保護區建成
在黑龍江省伊春市境內,黑龍江紅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當地的生命之源。保護區總面積近1120平方公里,有包括河流濕地、泛洪平原濕地、沼澤化草甸濕地、草本沼澤濕地、蘚類沼澤濕地、灌叢沼澤濕地和森林沼澤濕地共7種類型的濕地。庫斯特河、二皮河和庫爾濱河也在這裡最終匯入黑龍江,成為黑龍江流域的重要水源之一。紅星濕地面積廣闊,在涵養水源、防止山洪爆發、補充地下水源和抗旱排澇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影響小興安嶺林區、黑龍江水質和黑龍江流域的工農業生產。
若爾蓋濕地
據了解,我國濕地維持著約2.7萬億噸淡水,佔全國可利用淡水資源總量的96%。由於上世紀不合理的開發利用,濕地面積減少、功能退化問題凸顯。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濕地作為“地球之腎”對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保護濕地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到2008年底,我國已建立了55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80處濕地公園和36處國際重要濕地,基本形成了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國際重要濕地、濕地公園等相結合的濕地保護網路體系,1790萬公頃、約49%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同時,中國認真履行《濕地公約》,不斷加強國際合作,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濕地保護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2005年以來,我國連續當選為濕地公約常委會成員國,先後獲得了“獻給地球的禮物”、“全球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傑出成就獎”。
賈治邦說,到明年中國半數自然濕地和七成重要濕地能得到有效保護,以扭轉濕地面積減少和功能退化的局面。
生態平衡的“調節器”
在中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第一首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中的背景即是濕地。從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起,人們對濕地的關注就未曾停止。
在論壇上,賈治邦介紹了濕地的重要作用。指出沒有濕地的健康,就不可能有人類的安全。
扎龍濕地
他說,濕地首先被喻為“地球之腎”,具有許多特殊的生態功能,對維護生態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濕地也是“淡水貯存庫”和“淡水凈化器”。僅黃河,枯水期40%的水量、豐水期26%的水量都來自於若爾蓋濕地。濕地還能將五類水質凈化提升到三類水質。據專家測算,每公頃濕地每天可凈化400噸污水,全國濕地可凈化水量154億噸,而全國現有污水處理廠的實際日處理能力僅為3000萬噸。
再次,濕地還是“水資源調節器”,具有強大的水文調節和迴圈功能,在涵養水源、補充地下水及抗旱防澇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濕地還是巨大的貯碳庫,對於減緩氣候變暖具有重要作用。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約儲存了2.48萬億噸碳,其中佔陸地面積不到4%的泥炭濕地就儲存了5000億噸碳。
嘗試產業化發展路子
目前我國濕地保護由於存在資金投入少、管理薄弱等問題,不少地區正在嘗試走一條產業化的發展路子。全國政協副主席羅富和指出,在濕地保護與發展進程中,要注重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生態發展,引導當地群眾加入濕地的保護與發展,融入到可持續發展上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落日余輝映照下的衡水湖濕地。
衡水市市委書記陳貴表示,衡水市確立了“以人為本,以水為魂,以河為脈,以湖為韻,以綠色生態為特色,以歷史文化為內涵”的有效、深度保護和科學利用濕地的路子,利用濕地保護區豐富的資源,把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作為重點,合理髮展了斯格豬、林板紙、棉油三大優勢產業,形成了蔬菜、奶(肉)牛、果品、禽蛋、雜糧、皮毛六大區域產業的特色。同時,積極發展文化旅遊,將濕地生物多樣性與古冀州文化多樣性保護相結合,並帶動湖區漁民改變傳統的粗放經營理念,培育觀光農業、休閒漁業等綠色農業。這不僅加快了衡水市的經濟發展步伐,同時也有效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
此外,在這場濕地“保護戰”中,除了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注入,大批的環保志願者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學生濕地使者正在成長為保護濕地的生力軍。
近日,“浙江濕地使者行動啟動儀式暨第一屆在杭高校大學生濕地保護論壇”在杭州舉行,拉開了浙江省“濕地使者行動”的帷幕。“濕地使者行動”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為提高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而開展的一項大型公益宣傳活動。自2001年以來,濕地使者行動已經累計吸引了來自全國超過300個高校環保社團的參與,他們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到長江流域的濕地保護中,成為中國濕地保護和宣傳的重要力量。(嚴冰 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