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受國際金融危機考驗 首都財政收入結構不斷優化
千龍網訊 2009年,是新世紀以來首都財政最為困難的一年。在中央及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首都財政收入經受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不僅收入總量實現了穩定增長,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收入結構也呈現不斷優化之勢。
財政收入圓滿完成年度預算
在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市經濟逐步企穩向好,財政收入也經歷了見底、回暖、快速增長等階段,2009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026.8億元,增長10.3%,圓滿完成年度預算任務。
近八成收入來自第三產業
從產業結構看,三次產業對全市地方財政收入的貢獻度分別為:第三產業貢獻收入1607.6億元,佔79.3%;第二產業貢獻收入326.9億元,佔16.1%;第一產業貢獻收入1.7億元,佔0.1%。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成為我市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撐。財政收入結構與“三、二、一”的產業結構相適應,充分體現出我市近年來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取得了積極成效。
2009年北京市地方財政收入分產業完成情況(億元,%)
地方財政收入2026.8億元
非稅收入比重不足5%
非稅收入等其他收入貢獻90.6億元,佔4.5%。非稅收入佔比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反映出我市財政收入更多地來源於經濟總量的增長和經濟品質的提高。
流轉稅和所得稅主體地位日益鞏固
我市財政收入中,近五成來自流轉稅(增值稅和營業稅),三成來自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其中:主要得益於車市活躍和消費品市場形勢較好,增值稅完成179.7億元,增長13.5%;得益於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規模成倍增加,以及房地產市場回暖等,營業稅完成752.6億元,增長15.5%。個人所得稅增長平穩,完成177.8億元,增長3.8%;企業所得稅受政策、經濟、企業經營等多重因素影響,完成430.4億元,下降13.5%,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企業所得稅分別減收55.1億元和12.2億元;此外,隨著經濟企穩回升,證券市場和房地產交易市場活躍,以及收入徵管力度不斷加大,房產稅等財產稅增長較好。
財政收入區域分佈與主體功能區定位基本一致
從區縣財政收入完成情況看,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大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完成285.8億元,收入規模基本持平;城市功能拓展區完成407.7億元,增長12.6%,總量佔優,支撐作用明顯;城市發展新區完成152.2億元,增長21.5%,增速最快,發展後勁較強;生態涵養發展區完成57.3億元,增長14.4%,收入增勢較為平穩。
我市財政收入不會過度依賴土地收入
2009年,因我市土地出讓金收入超收較多,社會上產生了“財政收入過度依賴土地收入”的擔心和疑慮,但是,這種擔心和疑慮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原因在於:
首先,從財政收入來源看,我市2009年財政收入完成2026.8億元,指的是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26.8億元,並不包含土地出讓金收入。因此,2009年我市財政收入增長10.3 %,是建立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以及發展環境不斷改善基礎上的。從長期來看,雖然財政收入超高速增長不可預期,但在首都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和世界城市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財政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經濟基礎是穩固的。
其次,從政府收入管理看,土地出讓金收入是納入基金預算管理的,而基金預算雖然也是政府全口徑預算體系的組成部分,但與一般預算是相對獨立的,而且,政府性基金收入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收入一旦取得,必須專款專用,不能用於非指定用途。2009年,我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完成494億元(含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和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按規定只能專門用於彌補土地儲備前期成本、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設、安排市政基礎設施投資等支出,一般預算支出項目是不能通過土地出讓金來安排的。
最後,土地資源是稀缺的、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資源,基於土地的這一特性,政府不可能把土地出讓金作為政府收入的長期增長點。
構建財源涵養長效機制,努力完成2010年財政收入預算
按照實事求是、積極穩妥、留有餘地的原則,2010年,全市地方財政收入計劃安排2209.2億元,增長9%。為完成2010年財政收入預算,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圍繞加強收入管理,努力構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
一是著眼於世界城市建設,充分發揮財政體制、政策、資金的引導作用,按照“優化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的總體要求,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推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夯實首都財政增收的經濟基礎。
二是健全部門、區縣聯動配合的收入管理工作機制,推進財稅庫銀聯網,強化經濟財政運作分析,加強收入徵管,堅持依法徵收、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以持續優化的發展環境促進增收。
三是牢固樹立科學化精細化的理財觀念,對包括一般預算、基金預算在內的各類資金加大統籌力度,強化績效管理,不斷提高土地出讓金等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為首都經濟財政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