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左)在邀請記者提問。當日,商務部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貨物經香港等地轉口運輸,是造成中美雙邊貿易統計差異的主要原因。中國對美國出口的貨物中,一部分先被運至香港等地,再被運至美國。當貨物經第三地轉口時,往往被重新包裝,進而產生增值。在中國報關時,部分貨物被報作對轉机地的出口,美國按原產地規則記為自華進口。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3月19日,商務部在京召開“中美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研究報告暨中美經貿關係”專題新聞發佈會,公佈了中美貨物貿易統計數據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
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劉海泉說,長期以來,中美雙邊貿易的統計存在很大差異。為此,中美雙方于2004年成立了聯合小組對此進行研究。
按照雙方商定的研究範圍和研究方法,中方小組選取了2000年、2004年和2006年中美貿易統計數據,按照“東向貿易”和“西向貿易”分組進行了比對。“東向貿易”指中國對美國出口及美國統計的美國從中國進口,“西向貿易”指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及中國統計的中國自美國的進口。通過數據比對發現:“西向貿易”差異很小,2006年僅為40億美元,“東向貿易”差異很大,雙邊統計的差異高達843億美元。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根據中美兩國共同公佈的《中美貨物貿易統計差異研究報告》,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中國出口的貨物經第三地轉運是導致統計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劉海泉說,中國對美出口的貨物中,有一大部分先被運到香港、韓國釜山、中國臺灣、墨西哥等地,在經過分裝、分船之後再運到美國,在此過程中有的商品會被重新包裝,有的經過簡單再加工從而產生一部分增值;另外,部分貨物在中國報關時,中國出口商不知道這些商品是出口到美國的,以為只出口到香港、臺灣、韓國,實際上最後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國,中國根據進口商的報關認為是出口到韓國、香港,而美國按原產地原則在統計時將它們都歸於自中國進口,這也是差異的原因。這兩種情形造成的差異,2006年是441億美元,佔“東向貿易”差異的52%。
其次,直接貿易差異日益顯著,是由於雙方報價不同造成的。隨著中美貿易快速發展,兩國直接貿易的比重在雙邊貿易中越來越高,2006年達到90%左右。直接貿易統計造成的差異也越來越大,2006年是402億美元,佔總體差異的48%。
從中國直接出口到美國,為什麼價值上存在差異?劉海泉說,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60%是加工貿易產品,這些產品在中國出口報關與美國進口商在入關報價時存在很大差異,中國出口商不掌握這個差異。
除了上述兩個主要原因,在海關統計中有一些數據加工處理的方法,雙方也不完全一致;由於中美相距遙遠,跨年度運輸也會造成統計數據在記錄時間上產生差異。
劉海泉說,根據中美聯合小組對這幾方面的統計差異因素經過量化調整,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美方自華的進口規模下降了很多,中方統計出口的規模也調減了一些。以2006年為例,據估算,美國對華貿易的逆差由原來美方統計的2326億美元調減為1734億美元,減少26%。(崔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