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報告是國家的“賬本”,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人民群眾了解國家的錢從哪來、到哪去的“窗口”。3月5日,隨著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開幕,今年的預算報告也隆重“亮相”。
“我覺得今年的預算報告進一步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創新,體現了簡短精煉、重點突出、主線明確、內容翔實、富有新意的特點。”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馬海濤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大賬看得懂,細賬看得清。”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永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總體來說,今年的報告重點突出,積極回應了社會關切,讓人民看到納稅人的錢用到哪兒去了;同時,報告數據詳實,分析透徹,通俗易懂,讓人民知道政府為什麼要花這些錢,財政是如何安排支出的;報告對於一些需要加強監管和風險防範的方面也作了分析,讓人民對財政管理更加放心,也增強了對政府的信任。
“預算報告與政府工作報告一脈相承,政策和資金一個口徑,2016年財政工作可以概括為四句話:緊貼大局講政治、深化改革講擔當、提升績效講品質、強化作風講服務。”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財政廳廳長羅建國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
“今年的預算報告明確提出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如何實現?預算報告作了比較細緻的說明。”馬海濤說,一是減稅降費,就是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促進企業發展。二是擴大支出規模,體現了改革的意圖,支援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環節和關鍵領域,比如民生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
增加支出,錢從哪兒來?馬海濤說,一是增加赤字,擬安排3%的赤字率。二是增加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券。三是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四是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統籌使用。
針對如何把錢花好,馬海濤表示,要提高財政支出的有效性和精準度,改變目前支出結構固化的格局,不能只增不減,必須有增有減,把錢用在“刀刃上”。同時,必須加強財政管理,尤其是財政資金的使用管理,注重資金的績效,減少和避免資金浪費的現象。
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中,預算報告中還提出了2017年財政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援,包括支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有關舉措,著力推動解決結構性供需失衡。
中央部門帶頭過緊日子
2017年,匯總中央和地方預算,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630億元,增長5%。加上調入資金2433億元,可安排的收入總量為171063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4863億元,比上年執行數(扣除地方使用結轉節余及調入資金)增長6.5%。赤字23800億元,比2016年增加2000億元。
可見,2017年財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預算報告提出,各級財政要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把更多財力用在為人民群眾謀實事、辦好事上。中央部門帶頭過緊日子,大力調整和壓減了一般性支出。
在壓減一般性支出方面,主要包括:一是繼續按照只減不增的原則,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預算。壓減會議費、培訓費、宣傳費、諮詢費、軟課題經費和涉企補助等支出。二是按不低於5%的幅度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三是對政策目標已經實現的項目,不再安排預算;對實施環境發生變化的項目,重新核定預算。同時,要求並指導地方做好壓減一般性支出等工作,堅決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花錢。
“收入下降的情況下,要擴大支出規模。意味著收入減少了,也要做事。怎麼做?必須要有措施,有增有減,增的是必須花得民生支出、國家重點支援的項目。減的則是政府的辦公經費、非剛性的支出。這些專門在預算報告中提出來,體現了中央政府的決心,必須實現目標,勇於讓社會監督,也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引導地方政府壓減‘三公’經費和不必要的支出。”馬海濤說。
劉國永告訴記者,預算報告對2017年的收入和預算支出安排,體現了國家改革的意志。一是要從中央到地方都要過“緊日子”,要在近年削減“三公”支出的基礎上,進一步控制公用經費支出,總體比2016年降低5%,體現了政府更加廉潔高效。二是收入增長5%,支出增長6.5%,控制財政赤字在3%,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大財政在公共領域的支出保障力度,支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外,在2017年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報告提出,要出臺修訂後的預演算法實施條例,深化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推動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研究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等,令人期待。
“2017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積極貫徹落實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政策方針,體現了財政管理績效原則,各項收入穩中有進、留有餘地,各項支出突出重點、科學合理。”羅建國說。
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差額與財政赤字是一回事嗎?對於這樣容易引起誤讀的關鍵概念,預算報告專門在附件中作了解釋———
財政赤字不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簡單相減得出的結果,還要考慮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動用結轉結余資金等因素。近年來,各級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關於盤活存量資金的要求和預算管理制度規定,加大結轉結余資金使用力度,因此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直接相減的差額,大於財政赤字較多。動用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資金形成的是一次性支出,為保持可比,計算下年支出增幅時,需要將這部分因素予以剔除。
像這樣,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在正文後附上專題說明的,還有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2016年營改增減稅情況、清理收費基金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情況、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和餘額情況、清理規範專項轉移支付情況共5項內容。報告還對財政資金安全規範高效使用、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等問題提出了具體工作措施。
劉國永告訴記者,從整體結構上來看,與往年預算報告不同的是,預算報告除了介紹了上一年度預算執行和調整以及新的一年預算的來源,支出安排以及對赤字的控制等情況外,今年的預算報告特別增加了附件部分,這是預算報告形式上的創新,對於代表和百姓關注的問題專門做出權威準確地說明,使得重點內容解釋更加透徹,讓人民更好地讀懂報告。
專門說明2016年預算調整情況
自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同步實施調整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過渡方案,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發生變化,有關預算調整方案已按程式提請審查批准,預算報告中對此專門作了說明。
具體是: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由70570億元調整為72350億元,增加的1780億元全部用於對地方稅收返還,相應中央一般公共支出預算由85885億元調整為87665億元。此次調整對2016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支預算總量沒有影響,但中央和地方收支預算結構發生變化。
“這是落實預演算法的規定,對預算調整作出說明。”中南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金秀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報告介紹了2016年預算對於政府改革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支援作用,特別強調了營改增後,隨著收入結構的變化,中央和地方預算及時做了相應的調整,專門作出說明,一方面說明理財更加規範,另一方面也回應代表和社會關切。
不僅如此,預算報告還全面報告了落實上年全國人大預算決議的情況。對照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有關決議以及財經委的審查意見,從有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積極推進財稅改革與立法、著力提高財政支出績效、高度重視和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格按預演算法要求規範預算管理等5個方面逐條梳理,詳細報告了決議落實情況。
預算報告強調,在2017年預算編制時,要重點把握5項原則,即大力實施減稅降費政策、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繼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統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積極防範化解財政風險。
劉國永表示,預算報告對於地方債務的監管多次提及,還在附件中進行了專門闡述,體現了中央對地方債的重視和對風險防範的加強。“可以說,財政預算報告更加明確了積極財政的內涵和特徵,體現了預算為政府改革服務的基本思想,強化了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明確了預算對促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作用和地位,從而讓人民享受更多更好的改革成果和公共服務。”
“總體上,預算報告很實,結合目前的現實,服務於國家大政方針,服務於國家的改革。同時,按照預演算法要求,及時回應人大和社會公眾的關切,彰顯財政資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一份績效突出的預算報告。”王金秀說。
[責任編輯:盧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