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合作來賺世界的錢有什麼不可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曾不止一次這樣說過。9月,多場國際性經貿會在大陸不同地區陸續舉辦,臺商頻頻亮相。兩岸學者稱,這有助於兩岸共同拓展國際市場。
9月2日至7日,新疆烏魯木齊舉辦的“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臺灣28個廠商參會。據悉,此次有數百家臺企報名參加,儘管因展館面積限制有所篩選,但參展者仍比去年多10家。
9月3日至6日,廣西南寧舉辦的“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92家臺灣廠商亮相臺灣館。
9月6日至11日,吉林長春舉辦的“第九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再設臺灣精品館,168家臺灣企業參展。
9月8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福建廈門開幕,來自臺灣的商業總會、工業總會等80多個重要團體組團參加。
對於臺商踴躍參與大陸的國際性經貿活動,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經濟室主任朱磊表示,兩岸合作可以增加臺商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機會,為臺灣經濟發展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新的平臺和動力。
朱磊2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大陸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雖然受多重因素影響,大陸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近來國內外各大投資銀行普遍調升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估值,使中國依舊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心和引擎,讓世人矚目,世界各國均在尋求與中國大陸合作的機會。在此情形下,兩岸合作可增加臺商參與國際經濟合作的機會。
臺灣“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蕭萬長本月初也曾指出,兩岸產業的合作,除可開拓兩岸市場外,也可將目標放在共同拓展中東、非洲、俄羅斯等海外市場。兩岸企業從交流到深化合作,必須互補互利,才有可能發揮綜效,也才能創造雙贏。
南臺科技大學國際企業係副教授曾雅真23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全球商業規模化競爭情勢下,兩岸如能結合人才與技術,以強補弱,強強聯合,共同攜手開拓國際市場,由競爭對手轉為合作夥伴,則不但有利於兩岸彼此的經濟需求,而且可以培養兩岸人民休戚與共的情懷,更有利於民族的復興。
曾雅真表示,大陸在國際市場的海外駐點或人脈網路,皆較臺灣深廣,其所蒐集到的及時商情資料與風險評估等商業資訊,或可通過適當的渠道,提供臺商諮詢。
曾雅真建議兩岸共組經營團隊,共同拓展大陸與國際市場。“經由共同的策劃、承攬、經營等方式,兩岸或可組成涵蓋上中下游產業鏈的經營團隊,共同分享國際市場。”
朱磊也認為,兩岸應繼續擴大經濟開放,增強經濟合作,共同應對兩岸經濟轉型的要求與挑戰。“只有兩岸開放程度高了,兩岸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經濟互補性,發揮經濟整合的效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朱磊說,臺資企業可以利用大陸與諸多國家所簽的自由貿易協定,根據原產地規則以較優惠的條件進入各國市場,擴大全球市場佔有率,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他認為,園區合作也是兩岸加強經濟合作的重要試點,可以尋求新的合作模式。
兩岸經貿合作過程也面臨挑戰,“臺灣內部的政治問題是當前兩岸經貿合作面臨的最大障礙。”曾雅真說,如果臺商能充分發揮兩岸橋梁的角色,向社會大眾說明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對臺商拓展商機、激勵本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並排除臺灣業主對兩岸共組經營團隊的恐懼,則有利於兩岸共同應對經貿合作中的挑戰。(記者 陳小願)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