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李世光25日在上任首場記者會上,直言兩岸貨貿協商現在“沒有直接時間表”,此外,他也不諱言,全球經濟走緩,大陸也不例外,即便是兩岸經貿完全“水乳交融”,也難解出口困境。他更表示,將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指的是中國大陸)情形,未來施政重點將擺在產業轉型升級跟拓展經貿佈局。
李世光5月25日召開記者會,這也是他就職後首度面對媒體,引人關注的是,整個施政內容,只字未提兩岸經貿政策,特別是對業界最關切的貨貿推動進展,僅以沒有時間表來響應,也引發外界強烈關注。
李世光強調,有關貨貿協商必須在《兩岸監督條例》規範下進行,在臺灣“立法”機構沒有通過前,貨貿協商“沒有直接時間表”。他還說,目前兩岸簽署的23項協議,以及未來後續討論的協議,都同樣適用此條例規範,這也引來過去簽署的兩岸協議,恐都動彈不得,需等《兩岸監督條例》立法且檢視符合該條例規範後才能展開。
報道稱,至於開放陸資投資IC設計,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態度更謹慎,李世光設下三大前提,必須在沒有安全、技術和就業機會流失風險下考慮。
對於大陸紫光集團有意參股力成、南茂各25%股權,IC設計業也盼政府能鬆綁陸資參股。李世光說,經濟事務主管部門政策很清楚,高科技投資和安全、產業競爭力是相關的。若不涉及安全,產業不致喪失競爭力,有價值的工作不會全部外移,我們會積極思考,如何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
李世光一句重啟貨貿談判“沒有直接時間表”,讓不少臺商“翻白眼”。大陸全國臺企聯發言人葉惠德痛批主管部門“根本搞不清楚狀況”,臺灣業者需要貨貿,以在關稅上公平競爭,李世光“爭面子”,卻傷害臺灣業者的競爭力;工總秘書長蔡練生也指出,這某種程度更代表“我們把大陸市場拱手讓人”。
葉惠德說,最近臺灣柑橘類農產品被嚴查,“恐怕只是開始、不會是最後”。過去大陸開放小三通、綠色通道等,是兩岸關係好時的政策措施,未來若“恢復正常處理”,勢必會影響到臺灣經濟。蔡練生說,“沒有直接時間表”的意思,是否表示當局根本不想談、不想推,這也難怪產業界會著急,而當大陸與很多國家簽訂FTA,例如臺灣主要競爭對手韓國,讓它們享有關稅減免優惠,這同時是大大在削弱臺灣廠商競爭力,某種程度更代表“我們把大陸市場拱手讓人”。
臺灣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會5月25日與5月26日兩天到訪北京,接連拜訪大陸商務部、國臺辦。臺灣工商團體秘書長聯誼會長陳瑞隆受訪表示,大陸會繼續照顧臺商,但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協商已久的服務貿易、貨物貿易都不會有結果。
報道稱,聯誼會秘書長蔡練生說,有大陸學者建議大陸可先主動生效服務貿易、貨物貿易,以彰顯對臺胞的關懷,但大陸立場很明確,必須有“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才有可能繼續協商下去。例如,大陸檢驗檢疫程式繁雜,臺灣農產品保鮮期短,動不動檢驗檢疫需時幾週,難以進入大陸市場,臺灣期望推動檢驗檢疫相互認證,只要在臺灣檢驗合格,大陸就不用再檢驗,但這涉及兩岸的問題,需要有“九二共識”的基礎才能協商。
蔡練生表示,兩岸交流的成果來之不易,要珍惜這樣的成果,不要因為兩個大人的吵架,因為各自的堅持,影響到臺灣產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