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蔡英文“雙十談話”惹來島內外狠批

2016年10月12日 08:16:0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兩岸議題誠意缺失 空喊口號緩不濟急 蔡英文“雙十談話”惹來島內外狠批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10日在“雙十慶典”上的演講繼續不提“九二共識”,仍以“尊重會談歷史”一語帶過。島內外不少媒體和學者都對她可能將兩岸重新引入對抗之路表示擔憂。因為所謂“現狀不變、善意不變、不會屈服、不會對抗”的新“四不”政策,與之前所講的“力抗中國”遙相呼應。臺媒直言,新“四不”後面跟著“一沒有”,就是沒有承認“九二共識”的真正善意。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0日表示,是否接受“九二共識”,是檢驗臺灣當局領導人所謂“善意”的試金石。否認“九二共識”,煽動兩岸對抗,切割兩岸經濟社會和文化聯繫,是一條走不通的邪路。

  “維持現狀”空洞無物

  在蔡英文剛演講完不到兩小時,臺灣聯合新聞網就刊出評論稱,“從蔡英文的‘新四不’中,你聽出‘一沒有’了嗎?”蔡英文的意思是“不和、不戰、不降、不走”。而對於如何真正維持現狀、打開兩岸僵局,她拐彎抹角、偷龍轉鳳,真的關鍵是她未說出口的“一沒有”,即“沒有‘九二共識’”。

  沒有“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兩岸和平現狀如何維持?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稱,蔡英文雖然口口聲聲要“維持現狀”,但從就任以來,她在政治上與大陸對抗,在經濟上與大陸疏遠,在文化上與大陸脫鉤,戰略上走“倚美親日抗中路線”,擺明是與大陸為敵。臺灣前領導人馬英九辦公室也對外表示,如果否定了有關共識,現狀就無法維持,也很難避免外界解讀“維持現狀”承諾只是空洞的口號。

  11日的《中國時報》刊登評論指出,臺當局領導人一再聲稱兩岸之間要“維持現狀”,問題是“現狀”是什麼。如果“現狀”是指過去8年兩岸簽署了23項協議,來臺陸客累計超過1400萬人次,這個“現狀”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承認“九二共識”的結果。既然要“維持現狀”,為何又不接受“九二共識”?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維一認為,講話在關於兩岸關係的關鍵問題上,仍然是繞圈子、打馬虎眼,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是“九二共識”,沒有這個基石,直接導致兩岸政治互信的喪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和成果遭到嚴重破壞,何談臺當局領導人宣稱的“建立具一致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兩岸關係”?無法確保這三個承諾,“維持現狀”自然破功。

  所謂“善意”自欺欺人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表示,臺灣當局領導人這一講話中有關兩岸關係的內容,“‘善意’挂在嘴邊,卻是自說自話,讓人無感。就像一個肥皂泡,看上去五顏六色,吹得很大,但實際上什麼都沒有。”

  臺灣《中國時報》引述學者的話稱,對蔡英文強調“不挑釁”,都說出“力抗中國”怎還不算挑釁?所謂“善意不變”,從“雄三”導彈誤射通報先後順序、陸客火燒車意外處理態度,都無善意可言。若以為派幾個“老藍男”擔任官員或派宋楚瑜去APEC就是善意,“那是天大笑話”。

  這種“善意”,沒幾個人買賬。實際上,民進黨當局這種搞所謂的“表現善意”把戲,不是第一次。陳水扁剛上臺時也曾宣示“四不一沒有”,然而在任內卻持續推動“兩國論”,執政8年兩岸關係始終停滯不前、臺灣經濟蕭條冷清。臺灣《聯合報》稱,當年對陳水扁的“善意”,大陸認定“缺乏誠意”,關鍵就在陳水扁對“一中原則”採取了回避、模糊的態度。16年後,蔡英文同樣抬出“四不一沒有”。

  臺北大學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又平指出,臺當局領導人自詡所謂“善意”,但不難發現,其用意是將兩岸事務“去前提化”、“國際化”,通過不承認“九二共識”又不否認“九二會談”,企圖把兩岸事務擺上國際舞臺,製造“一邊一國”。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表示,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的伎倆是表面上大談所謂“善意”,實則為“柔性臺獨”爭取時間,在臺灣內部加快推進“去中國化”。

  一意孤行苦了民眾

  楊幽燕表示,“雙十”講話大談“承諾”“善意”和“維持現狀”,是企圖將破壞兩岸關係的責任推給大陸,以掩蓋自身施政不力、執政陷入困境的問題。

  臺灣《聯合晚報》稱,“蔡英文已亮底牌,兩岸融冰難”。島內唯一能夠預期的,就是兩岸融冰之日尚遠,還有一段寒冬得熬。《中國時報》報道稱,大陸游客赴臺市場急凍,臺當局“交通部”估全年將減少80萬人次。受衝擊的島內觀光業者苦不堪言,質疑新當局對於兩岸關係態度曖昧不明,在9月份首次走上街頭,向蔡當局喊話“求生存”。對於蔡英文在演說中提到有關觀光部分,有觀光業者直批要繞開大陸的“新南向政策”“毫無新意” ,令人“霧煞煞”(一頭霧水)。

  臺灣旅行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李奇岳直言,蔡英文的演說相較于“5·20就職談話”並沒有太大出入,短時間內對於觀光僵局恐怕難有任何突破,大陸方面恐怕也仍難接受。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陸客赴臺銳減,新南向“只聞樓梯響”卻緩不濟急,“不是叫東南亞旅客來臺灣玩,他們就會來。”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斷言,兩岸關係勢將由目前的冷和平變為冷對抗。雪崩式的“斷交潮”或是陸客減半,都有可能發生,臺灣在國際間組織只會越來越被邊緣化,老百姓的生活,也會越來越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