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南南合作與發展論壇”召開 探索民間交流新路

2017年01月12日 21:13:00來源:台灣網

  

  首屆“兩岸南南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廣西柳州開幕。(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1月12日柳州訊 (記者 李傑)今天上午,首屆“兩岸南南合作與發展論壇”在廣西柳州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20余名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就如何推動臺灣南部縣市與大陸南部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南南合作”與發展研究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次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與全國臺灣研究會共同舉辦,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幽燕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臺灣孫文南院院長、中山大學永久聘任教授汪明生,廣西自治區柳州市政協副主席羅銘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張冠華在開幕式致辭指出,兩岸“南南合作”是指大陸南方地區與南臺灣地區的交流合作。“南南合作與發展論壇”是社科院臺研所與全國臺研會在兩岸關係新形勢下,共同打造的促進兩岸南部交流與合作的新平臺,主要是聚集兩岸專家學者智慧,探討兩岸南部合作的方式創新與路徑創新。

  張冠華認為,當前兩岸經濟關係進入轉型“陣痛期”,需要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讓更多人受益,而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官方聯繫溝通和協商機制停擺,民間交流成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主要途徑和平臺,加強兩岸“南南合作”,可成為創新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的嘗試。

  張冠華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南南合作交流與發展”議題:

  第一,“南南合作”可視為兩岸“次區域合作”的一種形式創新或探索。可將加強兩岸中南部地區或兩岸相類似地區或部門間的合作為重點,著重推動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推進兩岸心靈融合。

  第二,“南南合作”應更強調在經濟、社會、人文環境與條件相似區域或部門間實現融合發展,比如,兩岸中南部在農業、傳統產業、觀光、社會文化方面相似度較高,有較大合作空間。

  第三,加強兩岸“南南合作”的民間交流機制與平臺。應加強兩岸縣、市等次區域間以及各部門、領域的民間交流與合作平臺,同時擴大現有機制與平臺的功能與範圍。如大陸的自貿園區可增加與臺灣中南部交流與合作的相關內容,擴大兩岸社會經濟交流範圍,更多向中小企業和青年人傾斜。

  第四,加強研究與實地調研,研究臺灣中南部地區在兩岸經濟社會交流中的地位、利益等,了解兩岸民間的更實際想法和看法,探討兩岸“南南合作”的切入點。

  臺灣孫文南院院長、中山大學永久聘任教授汪明生在致辭時指出:臺灣的南北發展不平衡,臺灣曾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均衡南北發展的“國建六年計劃”,然而卻被主政的李登輝阻絕。1998年高雄市在政黨輪替以來,產業停滯,人口外流,地方政府則著力選舉,無心發展,南北意識差距更加擴大。如今,南北臺灣可謂處於現代vs傳統、乃至後現代vs原始的截然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應該認清,真正的困境並非表像的經濟產業與政治藍綠,而關鍵在於30年來在社會條件與發展階段上所形成的深層結構的“三中一青”問題。

  對兩岸“南南合作”方面的建議,汪明生院長提出,建議以高雄為突破口進行兩岸城市試點合作,可參考在香港較為立竿見影的CEPA經驗,由適合的民間產學在地團體通力配合,讓南臺灣同胞看到感到來自大陸的重視關注,最重要是得到兩岸百姓的認可。只要是人心所向,那麼“南南合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很容易得到解決。

  廣西自治區柳州市政協副主席羅銘在致辭仲介紹了柳州市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工業建設情況,他表示,柳州是一個古老的城市,更是一個包容多元的城市,外來人口占很大比重,這幾年很多臺胞臺商來到柳州,他們在這裡置業經商,發展了花卉、農業等多個方面的商業合作,生意越做越大。兩岸同胞一脈相承,大家相處得很好,柳州發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外來人口的支援,對於兩岸的“南南合作”,柳州十分歡迎,也希望臺商能夠帶更多的朋友到柳州來,共同建設。(完)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台灣網 李傑 攝)

  

[責任編輯:扶海濤]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