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尋跡京杭運河圓滿收官:兩岸青年之間需“常來常往”

2018年01月30日 17:17:00來源:台灣網

  29日晚,“情漫海峽 愛聚兩岸”青年聯歡會晚會在京舉辦,當晚,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臺灣夏潮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兩岸青年共同尋跡京杭運河”活動圓滿落幕。(台灣網 王亞靜 攝)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常務副主席杭元祥致辭。(台灣網 王亞靜 攝)

  台灣網1月30日北京訊 (記者 王亞靜 郜利敏)“沿途最美的絕不是風景,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29日晚,“情漫海峽 愛聚兩岸”青年聯歡會晚會在京舉辦,來自臺北大學的周子鈞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尋跡京杭運河的見聞感受,以及與小夥伴之間發生的溫馨故事。

  當晚,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臺灣夏潮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兩岸青年共同尋跡京杭運河”活動圓滿落幕。該活動於21日啟動,62名臺灣同學與12名大陸同學共同開啟為期10天的尋跡之旅。他們實地參觀京杭大運河沿線城市上海、杭州、蘇州、揚州、北京等城市的京杭運河文化遺跡以及當地特色的人文景觀,探尋古運河的千年魅力,旅途中結交好友,延伸兩岸青年友誼。

  探秘京杭運河,感受中華歷史文化

  活動中,兩岸青年沿著運河的歷史遺跡,尋跡運河發源地,走入“運河第一城”揚州;追尋運河分支頔塘河,感受運河婚俗;探秘運河老街關東街,品嘗運河美食;踏足運河終點,欣賞頤和園昆明湖之美。閱古覽今,賞運河遺跡,他們暢聊運河孕育的文化;觀運河交織,震驚運河帶動的經濟發展。

  “如果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那大運河則是其血脈”,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黃傑向兩岸青年人講述了“大運河的前世今生”。

  來自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四年級的查涵茹說,原來運河對於她而言,只是段“歷史”,“暴君”隋煬帝為一己私欲下令開鑿,勞民傷財。通過這次交流,她了解到運河在中華歷史長河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為連接南北方經濟紐帶,至今仍發揮重要作用。

  “每次來京杭大運河,都會看到這裡的船隻仍在運送貨物,發揮它的價值。”作為“兩岸青年尋跡京杭運河”交流活動中的“老人”林蕓亙已經連續三次參加活動。多次對京杭運河的探訪,讓林蕓亙感嘆先人的智慧可以流傳到現在,“我希望從我做起,宣傳大運河,讓更多的人認識大運河、了解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串聯了沿線的城市,串聯了從古到今的中華傳統文化,時至今日,也串聯起兩岸青年的友誼。

  共築友誼,旅途中最美的人與人的交流

  “一段旅行、一場大雪、一張臺胞證、一輩子的友情。”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劉海萍和5位臺灣小夥伴同大家分享了他們旅途中的故事。上海,六人相識,彼此間略有拘謹;鎮江,六人打雪仗,感情升溫;北京,小夥伴丟失臺胞證,互相安慰,陪同補辦證件,延伸友誼……旅途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了他們間的牢固友誼。

  “人生中,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雪!”很多臺灣小夥伴對在揚州經歷的暴雪天氣印象深刻。在銀裝素裹的古城中,他們與雪花“共舞”,賞雪、打雪仗、堆雪人,享受著旅途中的意外“驚喜”。

  窗外雪花飛舞,咖啡香氣瀰漫。兩岸青年圍坐一起,暢聊旅途中的趣事,調侃生活中的糗事,分享彼此的愛好,拉近大家的感情。周子鈞表示,這是他旅途中最大的“驚喜”,發現了旅遊的真諦。“原來沿途最美的絕不是風景,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這樣深入的交流在北京持續發酵。臺灣小夥伴住在北京民宿,走入曲折幽深的小小衚同,跨進溫馨美麗的四合院,深入體驗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感受地道的京味文化。

  中國地質大學的何琪和臺灣陽明大學的劉婷婷在北京民宿活動中第一次相遇,卻十分合拍。外表文靜的兩個小姑娘卻擁有共同的偶像——五月天,這讓兩人迅速的熟悉起來。

  “我們希望有一天一起在臺灣看五月天的演唱會”婷婷說這更像一種見證兩人友誼的儀式。此行,兩人逛過了護國寺、南鑼鼓巷、三里屯、北大醫學部等地,“藉由這次機會,我不僅體驗到了大陸的風景和人文,重要的是收穫了一段友誼“。

  暢談未來,兩岸交流需“常來常往”

  29日晚的“情漫海峽 愛聚兩岸”青年聯歡會晚會為這次活動劃上圓滿句號。在晚會上,兩岸青年學生相繼獻上歌舞表演、吉他彈唱、穿越時空看運河等各種精彩節目。

  “舞蹈用的熒光棒和鈴鐺都是我們從臺灣背過來的。”臺灣小夥兒朱家宏和四位臺灣女生表演的舞蹈將晚會推向了高潮。朱家宏是第二次參加此類活動,他還動員了自己的家人和好朋友共同參加活動。他希望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走一走,看一看,“這裡真得很讚!”

  說到分離,來自首都體育學院的1米8“大個子”王斌有些許哽咽。活動中,細心的他被團員們親切的稱呼為“王斌媽媽”。從京杭運河起點到終點,一路上,大家說不盡的故事,道不盡的友誼,他希望臺灣小夥伴常來大陸走走,看看。

  臺灣夏潮基金會董事張曉平表示,如今的兩岸青年身邊充斥著很多資訊,但資訊是否正確和客觀需靠自己去體驗,“親自去看、去感受、去思考”。兩岸年輕人的交流在於堅持,只有交流才能了解,才能激發彼此友誼的火花。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常務副主席杭元祥用一首歌詞寄語兩岸青年能夠加深友誼,常來常往。“在同一個天空,有著相同的語言。期待著我們相聚在海的那一邊,承諾未來還要再見”。

  據悉,近年來,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與臺灣夏潮基金會合作,組織了多次內容豐富的兩岸青年學生交流活動,搭建交流平臺。截至目前,已有萬餘名兩岸學生參與活動。(完)

臺灣夏潮基金會董事張曉平致辭。(台灣網 王亞靜 攝)

北京農學院學生王西亞現場表演吉他彈唱。(台灣網 王亞靜 攝)

聯歡會現場。(台灣網 王亞靜 攝)

兩岸青年一起過生日。(台灣網 王亞靜 攝)

兩岸青年參觀頤和園。(台灣網 王亞靜 攝)

兩岸青年爬長城。(圖片來源:中國地質大學王玨)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