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桃”花開上海浦東
新華社上海4月3日電(記者 許曉青)“拉拉山壹號”怒放了,“復興1號”也在吐蕊期,還有“早桃”“晚桃”“中津白桃”……位於上海浦東“海上桃花源”內的臺灣桃樹區近日遊人如織,165株通過嫁接技術蓬勃生長的“兩岸桃”朵朵綻放。農藝專家預計,到今年夏季有望收穫首批“兩岸桃”。
2012年,上海市浦東新區與臺灣桃園縣(今桃園市)達成共識——“以桃為媒”開展兩地交流。2014年春天,來自臺灣桃園縣拉拉山的226支桃枝經“小三通”抵達上海。這是當時兩地開展交流交往的一項全新嘗試。2014年2月24日,在“拉拉山壹號”等五個品種的桃枝抵達後的第三天,上海市桃研究所的高級農藝師開始了一項不同尋常的嫁接工作。
拉拉山是臺灣家喻戶曉的水蜜桃種植及旅遊勝地,當地品種的桃枝嫁接到大陸上海的水蜜桃主枝上,會產生怎樣的神奇效果,專家當時也很難預知。
不過,經過大陸農藝師的日夜守護,226支中有165支最終嫁接成功,存活率為73%。這些小桃樹在新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下茁壯成長起來。最初兩年多,它們由負責“海上桃花源”項目的東元農業科技發展公司董事長倪強養在園區苗圃中精心呵護,成形後逐步移栽,從5畝,擴種到今天的50畝。
165株小桃樹,次年就開花了,不過按照大陸的桃樹種植經驗,結果一般要到三四年後才能實現。東元農業副總經理徐菁介紹說,“浦東大團鎮也是水蜜桃之鄉,有‘大團蜜露’等本地特色品種,而今‘兩岸桃’結果在即,本土的主幹枝選取的就是‘大團蜜露’品種。”
據了解,最近兩年165株“兩岸桃”就曾有挂果的好兆頭,不過按照農藝規範,為了不拔苗助長,技術員精細栽培,將挂果時間略推遲到2018年或者更久遠一些。“這樣有助於桃樹順利度過它的幼年期。”徐菁說。
如今走在“海上桃花源”的田埂上,26棵“拉拉山壹號”、24棵“復興1號”等逐行列隊,整齊排開。相比浦東當地的桃花花色,“拉拉山壹號”“復興1號”顯得更粉中透白一些,每天都有上千遊客到此與這片桃林合影,見證兩岸農技合作。
記者看到,與這些桃樹兼種的是油菜花,他們共同組成一道粉紅一道金黃的靚麗景觀。“油菜花季過去後,這些植株自動成為桃樹的有機肥,為第一批‘兩岸桃’的生長進一步提供有利的土壤環境。”徐菁說。
這片兩岸主題桃林,近年還迎來了十多批臺灣參觀者。特別是今年“上海桃花節”期間,不僅臺商、臺生紛至遝來,來自臺灣島內的文化交流團體也于3月底陸續到訪“海上桃花源”。
來自新北市一家文化基金會的幹事曾麗容說,拉拉山的桃花開到了上海,不僅讓來到這裡的臺灣遊客想起家鄉鮮美多汁的水蜜桃,這片桃林也變成了大陸人了解臺灣“桃文化”的一個窗口,真正是“兩岸一家親”。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時任上海市浦東新區臺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的范桂國是促成這項交流的大陸“媒人”之一。如今見到“兩岸桃”長勢喜人,他感慨地說,小小的桃枝牽動著兩岸民心,“大家都期待著,今年夏季第一批‘兩岸桃’面市”。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