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出版人士:數字化時代出版業應“讀者為王”
中新社長沙5月16日電 題:臺灣出版人士:數字化時代出版業應“讀者為王”
作者 王捷先
近年來,臺灣島內圖書市場告別“黃金時代”,出版業面臨轉型挑戰。臺灣時報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長趙政岷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出版業應儘早轉變方向,以閱讀為主、以讀者為主。
近日,民進中央與葉聖陶研究會在長沙舉行研討會,邀請海峽兩岸專家業者就數字化時代出版傳媒業發展交流意見,趙政岷作為臺灣資深業者出席。
趙政岷向記者介紹說,目前臺灣有超過3000家出版社、5000多個出版單位,出版商平均每天出106本新書。但臺灣人近年來不太愛看書,民眾將更多時間花在社交媒體上。近5年,臺灣出版業的產值從400億元降到180億元新台幣,產業生態發生巨大變化。
“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出版社同業,而是手機螢幕。”有數十年從業經驗的趙政岷面對當前形勢,正在尋找出路。
他說,過去出版社是輸出方,不論出紙本書還是電子書,都是從作者和出版方角度主動為市場提供產品。經歷了“作家為王”“渠道為王”的年代,未來應是“讀者為王”。
在趙政岷看來,電子時代的浪潮讓出版商看到,不能留戀于過去。雖然紙本書還有一定的市場,不會消失,但是業者需要界定其發展範圍。
如今,篇幅短、有聲音、有影像的電子閱讀方式更受年輕讀者的偏愛,而伴隨著網路成長的新世代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群體。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書、想要書,曾經的大海已經變成小池塘”,他說,“我們不能怪讀者‘變心’,而是我們沒有做對讀者要看的書”。
“電子書不是單純地把紙本書電子化”,趙政岷說,生產數字閱讀產品應符合數字時代的技術要求,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還應聲影結合,並添加AR、3D甚至4D等科技。
從數字產品的原創邏輯上,年輕人習慣於開放、表達觀點,電子閱讀應探索讓讀者有實操機會,或可與作者直接交流。
趙政岷也提醒讀者沉下心來享受文字。他認為,如果無法讀下200頁以上篇幅的作品、不能堅持連續一週系統閱讀,對於讀者非常可惜,這也是閱讀能力的喪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