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大陸開啟兩岸融合發展系統工程讓臺胞享發展紅利
中新社廣東韶關12月4日電 (記者 楊程晨)第二十八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4日在廣東韶關舉行,多位大陸學者聚焦當前兩岸融合狀況及未來發展發言。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涉臺事務研究中心主任謝鬱說,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的另一面,是兩岸人員往來與民間交流熱度不減,特別是臺灣基層民眾“西進”熱情高漲,更多臺胞願到大陸就業、創業,更多青年到廣闊天地圓夢。
繼出臺“31條措施”後,大陸方面今年再度出臺“26條措施”。謝鬱說,大陸開啟以我為主的系統工程超越臺灣內部政治格局及政局變化,直接造福臺灣民眾,讓臺胞共用發展紅利。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回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八年,雙方經濟生活、社會互動、民生福祉全面聯繫在一起。每當分裂勢力甚囂塵上,總有處於基層的臺灣民眾發出“要民生、顧肚皮”的樸素呼籲,並對“臺獨”勢力說“不”。
他認為,面對當前挑戰,兩岸變壓力為契機。大陸頒布的惠及臺胞政策獲兩岸民眾高度讚譽,此舉促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臺胞臺企同等待遇。融合發展不斷深化,分裂勢力妄想阻隔兩岸往來已不可能。
天津國際友好聯絡會研究員邵寶明強調,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要把“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充分證明大陸面對兩岸關係的風險挑戰,仍保持高度的戰略定位。無論臺灣內部風雲如何變化,大陸將繼續出臺有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等各類事項,期待臺灣鄉親抓住歷史機遇。
談到兩岸經濟融合發展面對的障礙,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分析,現階段,兩岸原有經濟合作出現顯著變化,尤其是大陸企業在一定程度上與臺灣優勢產業產生的競爭關係在臺灣內部引發擔憂,這對兩岸融合提出挑戰。
盛九元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正是市場力量的推動才形塑當前密不可分的兩岸經濟互動。大陸堅持不懈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改革開放為臺商投資、兩岸經濟往來奠定基礎。隨大陸經濟發展水準提升,兩岸融合必將呈現不斷深化趨勢。
自1992年舉辦至今的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廣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係大陸歷史最久的公開涉臺學術活動之一。今次會議約120位大陸專家學者出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