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廈門六度聯合增殖放流護海洋
6月6日,時值“全國放魚日”,21萬尾黃鰭鯛、黑鯛、中華鱟種苗及4隻經救助已經康復的綠海龜在廈門下潭尾濱海濕地公園被放流入水。
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
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2015年,為提高廈金人民愛護海洋、保護資源的意識,改善廈金海域生態環境,廈門和金門兩地共同發起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今年是此項活動舉辦的第六年。
經過多年開展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廈門市海洋發展局與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已建立廈金兩岸漁業資源養護合作機制。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方選擇“不碰面”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增殖放流活動對於近海漁業資源養護,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改善水域生態環境,實現漁業種質資源可持續發展,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增強社會護漁意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所長陳國斌說。
據廈門市海洋發展局透露,增殖放流活動將持續舉辦,廈門今年計劃放流長毛明對蝦、日本囊對蝦、刀額新對蝦合計約4億尾,大黃魚、黃鰭鯛、黑鯛合計約780萬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