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衛生部長訪台,是為了“衛生”嗎?
8月12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所率代表團完成訪台行程。一場持續4天的“政治秀”,增添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風險,更令其“衛生”的幌子顯得蹩腳。
1979年中美建交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一切形式的美臺官方往來。這也是一直以來中美關係及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礎。而今,阿扎訪台,還一再強調為1979年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成員”。作為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一環,臺灣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2日指出,美國衛生部長阿扎訪台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我們堅決反對。民進黨當局借機作政治文章,“以疫謀獨”,不過是鬧劇一場。
美國:“政治秀”觸底線 轉移矛盾
對於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這次假“衛生”之名的行程,更像是在美總統大選臨近時為轉移壓力而舉辦的“政治秀”。
當前,美國新冠確診病例數累計超過500萬,是全世界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包括了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死亡人數更超過16萬。
主管衛生防疫工作的阿扎肩負重任,當務之急竟非完善防疫措施、保障民眾生命健康,而是千里迢迢到大洋彼端的臺灣交流抗疫經驗,與民進黨當局領導人一道質疑中國大陸抗疫努力。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直言,如果世界各國抗疫要比誰最差,恐怕非阿扎部長莫屬。他之所以批評中國,是想讓中國當美國抗疫不力的“替罪羊”。
而自詡“抗疫模範生”的臺灣,近日已出現疫情反覆,頻遭外界質疑“檢測不足”“差異對待”“政治淩駕人權”,這樣的經驗究竟能為美國防疫帶來什麼幫助?
況且,此次美衛生部長行程,真的是為了“衛生”?這裡須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訪台期間,阿紮在臺灣大學發表演說,弔唁被稱為“臺獨之父”的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夜訪台北故宮博物院。種種舉動,似已忘記此行是以“衛生”為名。
隨著美大選臨近,該國政客借遏制中國發展以服務選戰,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從多層面對華大肆抹黑、挑起對立,更以激化臺海問題為慣用手段。特朗普上任以來簽署多項涉臺法案,其中包括鼓動美國與臺各層級“官員”互訪的所謂“臺灣旅行法”。在“軍機飛越臺灣”“對臺售武”後,衛生部長訪問成為美國打出的最新“臺灣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滕建群受訪指出,美方不斷加大在臺灣問題上的攪局力度,是向中國大陸施壓的整體策略一部分,其目的顯然是為了激怒中國大陸,以緩和美國國內疫情控制不利、選情不利、經濟下滑等一系列問題產生的壓力。
“停止政治作秀,集中精力救美國民眾的命,這才是一個衛生部長的本職工作。”趙立堅表示:“我們期待他趕快展現自己真正的實力,早日遏制住國內疫情。”
民進黨當局:假“交流”真“謀獨” 收穫風險
對臺灣方面而言,民進黨當局原本對此次阿扎之行抱有很高期望,然而行程結束時卻它會發現只是在疫情風險和兩岸關係風險上取得“雙豐收”。
據臺媒報道,應對美方此次訪台行程,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泡泡”模式應對,免去14天隔離。自詡對疫情嚴防死守的民進黨當局,毫不猶豫地對世界疫情最嚴重國家的一行人員敞開大門,令這次以“衛生”為名的行程,本身便帶有防疫隱患。
臺灣島內民眾對此安排大表不滿,網友質疑“臺灣人的命不是命嗎?”新北市議員葉元之以“美得冒泡”一詞諷刺民進黨當局“雙標”。他質疑此安排“雙重標準”,並強調“美國疫情很嚴重,為什麼為美衛生部長破例?”
選擇與美國進行“防疫交流”,臺灣能得到的究竟是“經驗”還是“教訓”?
雙方在記者會上簽署所謂“醫衛合作了解備忘錄”,對臺灣迫切需要的疫苗只字未提,最需要的藥物瑞德西韋供應也未做具體承諾。有媒體報道,臺當局一直熱切盼望簽訂的美臺自貿協定(FTA)被回絕,反而再被要挾——應及早開放進口美國牛肉及豬肉。
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直指,記者會上“真朋友、真進展”等場面話漫天飛,一提到疫苗,美方就答標準官話,只有一個“空”字可以形容。
而配合美國演出這場“政治雙簧”的民進黨當局,則繼續延續透過製造兩岸對立掩蓋其施政無能,以期達成鞏固執政的目的。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分析指出,民進黨當局企圖通過炒作阿扎訪台來欺騙民眾,營造虛幻的美臺關係“突破”假像。“而這只會讓臺灣陷入更大的危險之中。”
如今,隨著阿扎一行訪台行程結束,臺海局勢進一步走向緊張。國民黨“立委”吳斯懷擔憂地表示,美國在國家利害關頭拋棄盟友的歷史斑斑可考,臺灣自以為是美國棋盤上的重要棋子,一旦中美“撕破臉”,臺灣恐成為棄子。
一場精心籌備的“大秀”後,美方未見得轉移了內部矛盾,但已給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火上澆油;民進黨當局得到名義上的“突破”外,更多的收穫是上升的安全風險。
作者:方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