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寧臺“雲上”追憶民族抗戰史:謀兩岸和平未來

2020-10-19 09:1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申冉)今年是臺灣光復75週年。18日,一場“銘記民族抗戰史 共護和平謀未來”的“雲上”交流會,連起南京與臺北兩地,兩岸學者同胞共同回望中華民族浴血抗戰歷史,期待攜手共創和平未來。

  75年前,臺灣光復,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這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兒女共同抗戰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交流會的開場,南京方面首先播放了83年前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記錄的、侵華日軍在南京的暴行畫面,重現日軍屠城現場,引起臺灣學者與嘉賓的震撼。

  “1991年,我默默地看了約翰·馬吉牧師1937年在南京拍攝的幾卷南京大屠殺8mm紀錄影片,痛苦、震撼,悲憤而不能自持。”臺灣作家、編劇、導演王正方寫來一段感言,回憶自己拍攝製作紀錄片《馬吉的證言》時的情景,“日軍血淋淋地殘害殺戮無辜平民,鐵證如山,必須銘記在案,讓後世人們引以為戒”。

  93歲高齡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在回憶了家人和自己被日軍屠殺、傷害的血淚史後表示:“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但卻被日本侵佔了50年。從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罪惡中,我仿佛看到日軍佔領臺灣50年間給臺灣同胞造成的苦難深災,我們更應珍惜今日的和平。”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介紹,在該館展廳內有專門介紹臺灣光復的展板,展示了日軍在臺灣投降和臺灣同胞慶祝光復的歷史照片。“此外,在紀念館的文物藏品中,有不少都是兩岸共用史料,都有著臺灣同胞的貢獻。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是我們捍衛歷史事實和民族尊嚴的重要依據。”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於兩岸青年而言,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傳播者和開拓者’。”臺灣作家張雅倩在交流中呼籲,兩岸應合作開展口述訪談、挖掘文獻史料、共用歷史資源,加強共同研究、以多種形式傳播抗戰歷史。(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