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和平統一希望有多大?兩岸專家提有壓力下“以武促統”

2020-12-05 19:0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21《環球時報》年會2020年12月5日在北京舉辦。圖為年會現場,“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成為本次年會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台灣網 李柏濤 攝)

  台灣網北京12月5日訊(記者李柏濤、王婉涵) 2020註定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無法被遺忘。年初的臺灣選舉中,民進黨再次拿到執政權,與此同時,美西方勢力加大對臺海局勢的干預力度,民進黨當局見風使舵、鋌而走險,將兩岸逐步推入兵兇戰危的境地。局勢的惡化,造成民意的對撞,大陸網際網路上武統聲浪此起彼伏,兩岸網民在虛擬空間“交火”,一場無休止的舌戰已率先打響。“兩岸和平統一的希望有多大?”兵戎相見是當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最後選項嗎?在2021《環球時報》年會上,兩岸學者圍繞此議題唇槍舌劍,與會者認為,統一是歷史大勢,武力統一是最後選項,誰也不樂見戰爭,和平統一雖具有高難度,但要有自信去創造和平統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新的、更大的奇跡。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原副會長王在希作為開場嘉賓率先發言,他認為,兩岸關係進入嚴峻時刻,由於島內政治體制、談判對手及生態環境已發生變化,和平統一可能性在逐漸喪失。隨後發言的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周志懷則持不同看法,他指出,和平統一可能性並未消失,主導權在大陸手中,要樹立“和平統一自信”。

  臺灣文化大學教授邱毅通過視頻連線發言,他表示,探討可能性是否存在,要看如何定義“和平統一”,若是在無壓力之下,和平統一則無可能,有壓力之下尚存可能性。民進黨修法後抬高兩岸政治協商的門檻,加之“臺獨”化教育,統一已成臺灣選舉票房毒藥,以及島內所謂“反中”、“仇中”的民粹,這些都是和平統一目前的障礙。

  同樣通過視頻連線與會的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表示,島內身份認同雖已發生變化,但依然有大部分人認同中華文化及寄望兩岸和平發展;同時,大陸未改和平統一的對臺總基調,因此和平統一的土壤還在。不過他指出統一併非容易事,和平統一更具有絕對高難度。

  南京大學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則從不同視角切入觀察兩岸統一前景。他強調,因從兩岸分裂源頭分析、尋找解決臺灣問題的鑰匙,隨著中美力量在拉近,美國已不可能如當年般隨意牽制中國,“一中原則”框架仍舊穩定存在於東亞地緣政治格局中,只要中國在東亞地緣政治中控制力不會下降,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方案就不會喪失。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指出,美國長期支援兩岸維持現狀,但因目前大陸已在兩岸力量對比中佔優,美國亦已將中國視作戰略對手,必會用一切資源進行牽制,臺灣戰略價值被重新發現,美臺共同推動改變兩岸現狀,和平統一可能性確實在下降,軍事對抗風險在上升。

  王在希重申解決臺灣問題的“北平模式”,以戰促和、以武促統,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表示,解決臺灣問題要有緊迫感,但亦要有耐心。邱毅也認為,以“武統開始,和統結束”,二者要同時存在,以武促和,是另一種形式的、有壓力的和平統一。王在希亦贊同邱毅此觀點,並表示“不希望兩岸發生戰爭,”但強調統一是大勢所趨。

  張亞中也提到,在島內在野的國民黨作為杠桿,若對其兩岸路線做出調整,兩岸和平統一仍能看到曙光。他認為,統一應是“快快樂樂的統一”,兩岸應該共建統一、共用中國統一的光榮。周志懷則認為所謂“快樂統一”無法實現,並強調兩岸和平統一是創造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新的、更大的奇跡。

  邱毅亦提醒,民進黨當局推動的文化及實質“臺獨”最可怕,將兩岸間距離拉的越來越遠,反“獨”促統要相輔相成、結合在一起。周志懷則認為,“臺獨”是假議題,陳水扁、蔡英文執政都無能力宣佈“臺獨”,但要時刻準備以非和平方式粉碎外部勢力干涉臺灣問題。

  吳心伯強調,和平統一前提是接受“一中”原則。他建議,應加大對臺軍事壓力,用武力發揮對“臺獨”的威懾作用,同時主動塑造和主導臺海安全環境。(完)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