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學者共探“現代中國道路的文明根源”
(聚焦海峽論壇)兩岸專家學者共探“現代中國道路的文明根源”
中新社平潭12月10日電 (鄭江洛)第四屆兩岸國學論壇10日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舉行。兩岸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圍繞“現代中國道路的文明根源”主題進行交流探討,一同開闢兩岸文化交流新通道。
“兩岸文化同源於中華文明,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係,情之相融。”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袁莎通過線上致辭稱,要深刻把握現代中國道路的文明根源所具有的中華文化本質屬性。
袁莎說,與世界上其他文明相比,中華文明是唯一以國家形態延續至今的文明,中華文明重視家的意義、孝道文化、家國情懷,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徵。“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守護好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
論壇上,兩岸專家集中探討現代中國道路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思考中國道路的根源,探索中華文明的未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魏道儒在題為《“貴和”與文化自信的源泉》的主旨分享中指出,中國貴和思想內涵豐富,中國在與外來文化交流互鑒上,積極吸收不同的外來文化,實現以我為主的文化繁榮;當代中國全國性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國宗教實際上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互鑒的成果,如果沒有佔主流的貴和思想,中國文化就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
武漢大學文明對話高等研究院院長吳根友認為,中華文明表現出突出的民族特色,又具有世界性的借鑒意義。“貴和”的民族智慧在中華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成功地吸收了印度的佛教文明,並成功地形成了中國化的佛教,又將之傳到東亞的日本、韓國。“在當代中國社會,對世界各主要宗教也具備包容性。”
吳根友表示,中華文明以和平、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發展出另一條現代化之路,也必將為世界各國帶來巨大的和平紅利、發展紅利。
臺籍教師、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杜保瑞說,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包含和諧、寬容、大同等思想。今天眾多專家學者以現代中國道路的文明根源角度,來闡釋中華文明的底色——和平的思想,無論是儒家、道家或佛學,都需要我們認真理解和研究,“同時通過培養更多的青年學者,讓中國文化在國際上更好地表達和傳播。”
本屆論壇還設置“中西哲學匯通:疫情時代的中西哲學智慧碰撞”“家譜:中華民族的根脈與記憶”等分論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