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專家學者首度攜手舉辦民族英雄陳化成文化論壇
中新網廈門12月21日電 (記者 楊伏山)民族英雄陳化成歷史上不僅在福建、上海及江浙地區有著重要社會影響力,其一生在金門、澎湖以及臺灣地區也都曾留下歷史遺跡。
21日,首屆民族英雄陳化成文化論壇在廈門大學舉辦,通過研討、論壇、展覽等形式,弘揚民族英雄陳化成廉政、興文、愛國等高尚人格,以期更好挖掘和研究陳化成歷史。這是兩岸專家學者首次攜手舉辦陳化成文化論壇。
由福建省民俗學會、廈門市思明區正公忠城隍廟文化傳習中心主辦的本次論壇,匯聚兩岸四地專家學者100余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與論壇活動。廈門、金門兩地青少年通過“雲”合作共同開啟論壇活動,分別用詩歌朗誦與戰鼓表演表達對陳化成將軍的崇敬之情。
陳化成生於福建同安(今福建廈門),曾任臺灣總兵、福建水師提督、江南提督等要職。1842年陳化成在上海吳淞口面對英軍,拒絕議和主張,堅守炮臺,以身殉國。其英勇殉國的事跡感動百姓,百姓尊其為提督城隍,享民間萬年香火。
上海,廈門、臺灣均曾建有“陳公祠”,臺灣和上海寶山命名有“化成路”“化成橋”。如今在廈門思明區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陳化成陵園、廈門市文保單位陳化成祠、廈門市涉臺文物陳化成故居等重要文化資源。近年“廈門城城隍信俗”也成功列入思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論壇上,來自兩岸的專家學者立足於陳化成在兩岸的歷史史跡,圍繞陳化成所體現的民族英雄氣節,從不同研究角度展開研討活動。
論壇邀請上海陳化成紀念館前來參會,通過論壇形式將廈門、金門、上海、新北四地陳化成史跡進行聯結,多維度展現民族英雄陳化成的故事。
論壇承辦機構廈門市民俗學會稱,論壇後續準備出版陳化成論文集,通過海峽兩岸的多位專家學者全維度地解讀圍繞陳化成所體現的民族英雄氣節。其中許多論文中披露的細節係首次向社會公佈:
臺灣學者通過翻閱大量史料,證實了澎湖燈塔是陳化成為澎湖副將時與通判蔣鏞重修;此外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宏男在開展論文的田野調查中,首度在金門發現兩塊陳化成署名的匾額。
“疫情沒能阻斷兩岸同胞對民族英雄的景仰。”廈門市民俗學會秘書長李志勇介紹,由熱心人士李彩雲女士保管的陳忠愍公墓道碑以及陳忠愍公御賜牌坊的石構件原本並不完整,在與廈門市民俗學會副會長、臺商洪明章確認時,洪明章認出缺失的部分正是多年前自己收藏的藏品,計劃“完璧歸趙”,目前相關復原工作也在進行中,預計明年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