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廈門這十年】臺籍博士張博森:走出“小確幸”,逐夢大舞臺
廈門大學在讀博士張博森。(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11月26日廈門訊 (記者 尹賽楠 張玲)“在臺灣上學時,父母經常會參與兩岸交流活動,通過他們的講述,我了解到許多與祖國大陸相關聯的歷史和文化,慢慢地,自己也開始憧憬,有朝一日能夠跨越這汪淺淺的海峽,在更加廣袤的土地上施展人生抱負。”十年前,29歲的張博森離開臺灣來到廈門,在這裡開啟人生新階段,如今的他,實現了曾經的理想,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2012年,張博森因工作原因,來到廈門考察,面對這片陌生的土地,他卻倍感親切。“在澳大利亞讀書時,就一直希望能夠到祖國大陸走走看看,研究生畢業回到臺灣後,這樣的想法亦從未間斷。”張博森說,父母也很支援他的想法,並期盼自己能夠代他們二老,回到福建漳州老家“尋根”。
來到廈門之後,張博森發現,這裡的氣候、語言、風俗都與臺灣相近,“聽著閩南話、吃著蚵仔煎,就像回家一樣,倍感溫暖。”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那時的張博森才真正領會到這句話的含義。
最初的幾年,張博森任職于大陸一家國企,主要的工作是為兩岸企業提供服務。作為唯一一名臺籍幹部,張博森在工作中了解到很多臺商臺企在大陸發展的經歷,知悉了祖國大陸給予臺灣同胞的政策扶持,也讓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基於此,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希望能夠將所學所能發揮出來。”
張博森與同事交流業務。(台灣網 尹賽楠 攝)
近年來,廈門大力支援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建設,切實推動臺生優惠政策落地落實,鼓勵臺灣青年來廈發展。在深化臺灣青年服務保障工作方面,廈門主動靠前,為來廈臺青就業創業提供政策諮詢和就業創業輔導。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創業初期,企業面臨很多困難,在此過程中,當地政府給予了我們很多政策上的支援,幫助我們渡過難關。“張博森表示,祖國大陸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希望更多臺灣青年能夠走出“小確幸”,逐夢大舞臺。
今年9月,39歲的張博森考入了廈門大學技術經濟管理專業,成為了一名臺籍在讀博士。“創業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提升,因此選擇回到校園繼續深造。”張博森說,自己在廈門大學讀書時發現,這裡的同學競爭力極強,大家的求知欲十分濃烈,“壓力固然有,但也是動力,在艱難中不斷前行,才能擔起‘新時代追夢人’的重任。”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二十大報告科學擘畫的發展藍圖,在廣大臺胞中引發熱烈反響和積極回應。
“二十大報告為在廈工作學習生活的臺灣青年指明瞭未來發展方向。”張博森說,在祖國大陸發展的十年間,自己是親歷者,更是見證者。“這裡有更多機遇等待我們去挖掘,期盼兩岸青年能夠攜起手來,互學互鑒、一同成長,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審校/李柏濤 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