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中醫探討傳承與創新 AI助力受關注

2024-12-11 08:2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廈門12月10日電 (記者 李雪峰)作為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分論壇,中醫藥傳承與創新專題論壇10日在福建廈門舉行。其間,AI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創新應用成為與會者討論重點。

  “中醫藥創新有其可能性和必要性。”論壇現場,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林怡君通過視頻展示了智慧針灸機器人技術。她認為,隨著時代發展、疾病譜變化和科技進步,中醫藥需要更加適應現代社會需求。

  “比如,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兩岸同樣面臨慢性病及疑難雜症增加等問題,個人化、精準化的醫療需求隨之增加。”她說,借助AI技術可以大幅提高診治效率,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服務。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執行院長常靜玲指出,隨著演算法的創新、算力的增強、數據資源的積累,AI技術將成為衛生健康領域創新的動力與趨勢。

  “AI不僅可以用來輔助診斷,還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研究,總結名老中醫的診療思路、用藥規律等,從而更好吸取經驗。”常靜玲表示,這有助於年輕人更好理解傳統中醫藥理論,從而大大縮短學習時間。

  觀察中醫藥創新發展現狀,中國藥學會理事長孫鹹澤認為,前沿交叉研究特徵越來越明顯,醫學、藥學、分子生物學、結構生物學和資訊科學、AI等新技術、新方法在中醫藥研究中深度應用,已成為中醫藥研究領域及智慧製造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

  新技術蓬勃發展,傳統中醫是否遭受衝擊?臺灣中醫醫學會聯合會理事長顧明津受訪時表示,中醫藥理論知識是經過數千年實踐驗證的智慧結晶,是傳統中醫立業之本,這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框架,始終佔據主導地位。

  臺灣慈濟大學中醫學系主任林宜信表示,AI等新技術對中醫藥發展的輔助作用不可忽視,但其建立在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之上。“技術由誰發展?由誰操控?由誰運用?最終還是要回歸到人,人才培養才是重點。”他說。

  “中醫藥將人體視為一個有機整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診斷方法,蘊含著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深刻認知,是中醫藥歷經數千年而不衰的智慧源泉,其獨特作用非新技術所能輕易替代。”常靜玲說。

  談及兩岸中醫藥在AI領域的合作前景,林怡君表示,臺灣人才資源豐富,大陸所擁有的龐大數據庫是臺灣不具備的,“目前AI的運用還是以數據為主,數據越完整,訓練出來的模型準確度就會越高,兩岸應當密切合作,互取所長。”

  祖居彰化、世代行醫,作為家族第四代中醫傳人,顧明津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多次赴大陸進行中醫學術交流。在他看來,目前兩岸中醫界的交流遠遠不夠。“中醫是祖先的智慧,需要兩岸相容並包,只有多多交流,才能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他說。(完)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