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媽祖文化的千年傳承與兩岸情緣(兩岸觀察)
在浩瀚的東海之濱,福建莆田的湄洲島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靜靜鑲嵌在碧波之上。這裡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誕生之地,也是中華媽祖文化熠熠生輝的發祥地。這座面積僅 14.35平方公里的島嶼,雖在廣袤的海域中看似渺小,卻因媽祖文化的深厚底蘊,成為了東南沿海最具知名度的民俗文化聖地,散發著獨特又迷人的魅力。
媽祖,無疑是福建莆田最耀眼的文化IP。她的故事穿越千年時光,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光采。媽祖文化始於宋代,其核心是“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媽祖本名林默,生於北宋建隆元年(西元960年),自幼聰慧仁慈,精通醫術、善觀天象,常救助遇險漁民。西元987年,相傳媽祖在海上救難時不幸遇難,年僅28歲,媽祖由此成為漁民們共同信奉的海上保護神。歷代朝廷敕封其尊號不斷迭加,最後達到了64字。媽祖文化是兩岸信眾共祀的信俗文化,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媽祖信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湄洲島憑藉著媽祖這項珍貴的非遺文化,成為大陸知名民俗旅遊聖地。每年有數百萬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慕名而來。他們懷著虔誠之心,踏上這片神聖的土地,只為朝拜心中的“海上女神”,感受媽祖文化的無窮魅力。湄洲媽祖祖廟始建於北宋雍熙四年(西元987年),是世界上第一座媽祖廟,被譽為“天下媽祖祖庭”。祖廟依湄峰而建,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包括山門、聖旨門、正殿、朝天閣等,其中正殿內供奉的媽祖金身,是兩岸數千座媽祖宮廟分靈的源頭。
2025年農曆三月廿三,湄洲島迎來媽祖誕辰1065週年紀念日。本次活動的主題為“同謁媽祖,共用平安”,海內外130多家媽祖廟及媽祖文化團體代表齊聚媽祖故里,在湄洲島共襄盛舉,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天下媽祖回娘家”熱潮。這些團體代表主要來自泰國、新加坡、美國、阿根廷、尼日利亞、澳大利亞等五大洲的20多個國家,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在海峽的另一邊,“三月瘋媽祖”活動也迎來熱潮,臺灣大甲鎮瀾宮開展了一年一度為期9天8夜的媽祖繞境活動。媽祖繞境路線沿途的民眾大多會設置香案祈福,路邊還設有全部免費“吃到飽”的食品站,使得每一位參與繞境的信眾一路上都能有吃有喝,不挨餓。繞境線路沿途還常會提供免費義診,踐行媽祖的“行善”精神。每逢媽祖鑾轎沿街經過,路邊的商家便會在門口大放鞭炮,好不熱鬧。商家們皆希望媽祖娘娘能在自家門前久停駐足,寓意能留住更多福氣。另外,每當媽祖繞境隊伍沿街經過,虔誠的臺灣信眾都會沿街跪成一行,期待抬著媽祖的鑾轎從自己身上經過,叫做“鑽轎腳”。據說只要是鑽過媽祖的鑾轎,一切美好的願望都能順利實現。更好玩的是,每一次的媽祖繞境活動都會有許多志願者參與陣頭表演,年輕人尤其多。大家會把自己裝扮成大型神像公仔,例如活佛濟公、三太子等,進行藝陣表演,搭配電音舞曲BGM,仿佛開啟了一場專屬臺灣寶島的“民俗嘉年華盛會”。
在臺灣,媽祖宮廟達3000多座,信眾佔臺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民間皆將“媽祖故里”湄洲島視為“娘家”或“心靈原鄉”。“三月瘋媽祖”活動過後,對於媽祖的祭拜並未結束。5月,臺灣臺南塩埕天后宮、臺南東嶽殿、苗栗縣銅鑼天后宮、桃園大溪廣澤宮、臺北奉聖宮、臺北內湖無極金鳳寺等媽祖文化團體分別組織進香團赴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持續掀起“回娘家”熱潮。5月15日,臺灣雲林斗六長和宮組織100多位媽祖信眾赴湄洲媽祖祖廟進香。宮廟負責人張政輝說:“我們宮廟是360年來首度回湄洲媽祖祖廟進香。”臺灣雲林斗六長和宮主委張港川說,沒想到此行會有這麼多人響應,大家來到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都滿心歡喜。“未來,我們希望能與湄洲媽祖祖廟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繫,多多開展聯誼活動,共同弘揚媽祖精神。”
媽祖作為“海上和平女神”,她的大愛精神跨越政治與地域,凝聚起全球華人的心。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文化同源,媽祖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基因。在媽祖的庇祐下,我們堅信,兩岸民眾的心會越來越近,兩岸和平與融合終將如潮水般不可阻擋。(作者:謝雅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