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江西“觸摸”抗戰記憶
“臺灣的歷史教科書上近代的部分很簡略,但這不代表兩岸共同抗戰的歷史不存在。到美廬別墅實地參觀後,我真正‘觸摸’到抗戰歷史,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18歲臺青黃心佩21日在江西南昌說。
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南昌)青年學生交流營當日在南昌閉營。連日來,約60名臺灣與大陸青年學生赴江西多地參訪。
“世界名山”江西廬山歷史悠久,是一座曾經受戰火洗禮的中國名山。1937年,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共同呼籲下,蔣介石在此宣佈對日抗戰、發表“抗戰宣言”。
黃心佩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初了解來自父輩。參觀過程中,她用鏡頭記錄下所見,“我本身對歷史很感興趣,去美廬別墅前在網上搜索了相關資料,希望把這次參訪的所見所聞帶回臺灣。”
“以前只聽過廬山的美景,經過這次參觀,我發現廬山在中國抗戰歷史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29歲臺青陳昭瑋曾到大陸二十多個省份探尋歷史足跡,他認為臺灣青年都應該了解抗戰歷史,因為這是兩岸共同的“來時路”。
來自臺北的楊慶宜希望成為一個“講故事的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希望通過自己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經歷,推動臺灣年輕人更客觀地理解歷史”。
臺灣政治大學學生陳脩介認為,臺灣年輕一代對民族歷史缺乏了解,兩岸民眾在抗戰中並肩作戰,都是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組成部分,“紀念戰爭是為了遠離戰爭,了解兩岸共同的抗戰記憶,是為了記住我們從哪來,要往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