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區域重大戰略穩步推進
運用區域重大戰略推動形成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支撐體系,繼而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區域經濟工作的一條主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多次主持召開重要會議,親自謀劃、部署並推動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多個重大戰略。
“通過一系列區域重大戰略的實施,我國正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區域聯動格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成表示,進入新時代,深化區域協調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重要機遇,也面臨著更加複雜多變的風險挑戰,需要形成更多的發展合力,推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取得更大進展。
繪區域發展新方略
4月13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贛州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閩西革命老區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正式印發。此前,《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等區域規劃陸續發佈。
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域發展工作,密集發佈了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及實施方案。在戰略規劃政策體系層面,通過頂層設計與專題部署相結合的“1+N+X”模式予以推進,“1”是一個統領戰略實施的規劃綱要,“N”是多個重點領域專項規劃,“X”是若干個配套方案和政策。
夏成表示,當前,我國區域發展形勢穩中向好,發展平衡性持續增強,向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準大體相當的區域協調發展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
今年一季度,我國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進一步增強。據統計,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一季度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為4.5%、5.8%、5.5%、0.8%。其中,東部地區鞏固率先發展優勢,西部地區呈現穩中有進態勢,中部地區保持較快發展勢頭,東北地區繼續恢復發展。總體看,中、西部地區主要指標增速快於東部地區,地區發展相對差距有所縮小。
從更長時間軸看,四大區域板塊發展差距近年來逐步縮小,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佔比繼續保持提升態勢,2021年分別提高至22%、21%。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組近期發佈的區域協調發展指數看,黨的十八大以來,相關區域之間的合作深度和廣度不斷加強,綠色低碳協同發展成效開始顯現,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明顯增強。以2012年為基數,區域協調發展指數已從當年的100增長至2020年的118.59。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代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研究”課題負責人、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專家成長春表示,正是得益於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我國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區域發展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形成了指導解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方略。
區域重大戰略蹄疾步穩
春到白洋淀,柳絲曼舞、碧波盪漾,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被賦予“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迎來了建設5週年的日子。5年來,雄安建設不捨晝夜、激情昂揚,一座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新發展理念的創新之城已初現雛形。
作為首都北京的新兩翼之一,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成為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京津冀三地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紮實推進,攜手探索可持續、高品質的協同發展路子,從交通路網到生態環境,從產業轉型到公共服務,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加快形成,協同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定有力。
“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1月5日,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劃定航向。
此後的2018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又分別在武漢、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謀篇佈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6年來,長江流域水質發生了顯著變化,沿線區域經濟轉型步伐持續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品質不斷提升,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雙贏”。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影響力顯著增強,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更加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更加高效。”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冷民說。
據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3年來,融合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大灣區建設加速向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加速邁進。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增長約2.4萬億元人民幣,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眾獲得感更加充實。
與此同時,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重大戰略也在穩步推進中,一個區域梯次聯動、新舊動能協同轉換、新增長極增長帶不斷涌現的區域新發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邁向更高品質協調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而區域重大戰略的加速落地,已成為構建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系統。”成長春表示,未來區域發展戰略將繼續強化在全局上謀勢、在關鍵處落子,不斷推動區域經濟邁向更高品質的協調發展。
專家表示,從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優勢區域具有較高的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強勁的經濟發展活力,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和增長極。與此同時,應更加注重一些主體功能區域在保障糧食安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因地制宜地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突出、比較優勢顯著的區域經濟佈局。
“下一步,要繼續發揮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引領作用,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繼續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夏成說。
夏成表示,開創區域高品質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既要推動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協調對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和跨區域順暢流動,打造東西聯動、南北協同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也要推進區域板塊間的融合互動發展,逐步建立起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東中西東北地區等區域發展的新模式。此外,還要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的要求,加快建立城鄉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規章制度,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壟斷,促進各類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為下好區域高品質協調發展的“先手棋”和“一盤棋”提供有力支撐。 (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