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銘記歷史:黃花崗起義的故事

時間:2011-03-31 13:15   來源:廣州日報

  “三·二九”起義失敗後,大批革命黨人被捕犧牲,圖為就義前的黃花崗起義志士。

  20世紀中國的第一個歷史巨變,就是推翻清朝政府,結束了幾千年君主專制的辛亥革命。在一百年前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廣州作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和重要戰場,上演著最驚心動魄的一幕。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歷史永遠銘記“三·二九”這一天!一百年前的這一天,130多位革命黨之精英,但憑那滿腔熱血,留下一封封絕命書,跨出廣州小東營5號麻石小巷,向著兩廣總督署衝鋒。“三·二九”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成為辛亥武昌起義前奏曲。

  正如孫中山所說:此役義軍的“勇敢英烈”,為世界各國所“未曾有”;“革命之聲威從此愈振,而人心更奮發矣”;“第一次革命,雖由武昌起義,而實廣東三月廿九之役為之先”;“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隊伍役並壽。”

  一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漫步黃花崗墓園,重溫先烈感人肺腑的絕命書,我們不要忘記為了國家的未來,謀求人民的幸福而勇敢獻身之先烈,這正是我們需要歌頌的“黃花崗精神”。

  慘烈

  百多人敢死隊

  八十六人犧牲

  “1911年1月18日,黃興抵香港,與趙聲等設統籌部,策劃‘三·二九起義’。4月8日統籌部在香港開發難會議,決定當年4月13日(即農曆三月十五)舉事’。”本月28日,廣州市民革孫中山研究會會長、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館長李穗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詳細介紹了“三·二九”發生的背景。

  “也正是4月8日這一天,革命黨人溫生才在廣州東門外開槍擊斃副都統兼署廣州將軍孚琦,後被捕就義。廣州清吏戒備益嚴。”“起義後來又推遲在4月26日(農曆三月二十八)。黃興在4月23日先到廣州,坐鎮小東營5號。由於情況變化複雜,趙聲等人來不及趕至廣州參加起義,黃興作出了4月27日發動起義的決策,原本的四路軍也只有黃興帶領的一路孤軍作戰。”李穗梅說。

  1911年4月27日(舊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下午5時30分,革命黨先鋒隊(即“敢死隊”)130多人,在黃興率領下舉行起義。起義軍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分別從設在越華路小東營5號的起義指揮部及蓮塘街吳公館出發,一舉攻入清政府兩廣總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逃脫。此後,革命黨人分成幾路與敵人展開激烈巷戰。黃興被打斷右手兩指,以斷指繼續射擊。隨後,黃興將起義軍分為三路:川、閩及南洋黨人進攻督練公所;徐維揚率花縣黨人40人攻小北門;黃興自率方聲洞、朱執信等出南大門,接應防營。經過一夜作戰,打死打傷敵人多名。最後,張鳴岐放火燒街,徐維揚率部突圍,被敵逮捕。

  “三·二九”可考的犧牲烈士共有86名,其中華僑29人。根據統計,其中最大年齡52歲,最小18歲,平均年齡29歲。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