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全災種” 轉向“大應急”
新疆日報訊(記者隋雲雁報道)2018年12月26日,新疆消防救援隊伍授旗、授銜、換裝。這支滅火救援力量從此轉為綜合性應急救援的“國家隊”和“主力軍”,承擔起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
換下“橄欖綠”,穿上“火焰藍”。改制轉型以來,新疆消防救援隊伍立足“全災種”“大應急”綜合應急救援形勢,不斷推動應急救援機制、專業隊伍建設和戰勤保障能力轉型升級,實戰能力穩步提升。
“全災種”是什麼概念?“國家隊”的使命是什麼?這支隊伍又是怎樣“煉成”的?記者進行了探訪。
救援任務
從“單一災種”到“全災種”
4月8日,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經歷了一場“大考”,當天成功完成了3項救援任務,交出了向“全災種”“大應急”轉型的合格答卷。
當日上午,接到在山區因雪崩被困的10名“驢友”報警求助後,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立即派出5車22人趕往現場救援;下午,烏魯木齊市城區一座高層建築發生火災,4個中隊 15車74人前往處置,10分鐘成功撲救火災;傍晚,一家工業企業生產區的廠房起火,支隊指揮中心立即調集43車197人趕往現場,次日淩晨2時大火被完全撲滅。
“同天進行的雪域救援、高層滅火、大縱深空間滅火,救援隊伍出動的專業人員不同,對專業裝備的要求不同,同時也檢驗了指揮調度的水準。”新疆消防救援總隊司令部指揮中心主任王磊說。
“組建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對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新疆消防救援總隊司令部參謀長蒲軍說,改革轉制後,新疆消防救援隊伍緊緊圍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構建應急救援體系,鍛造“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為民”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由“單一災種”向“全災種”應急救援轉型。
全新定位
對標“國家隊”轉型升級
剛剛過去的冬天,新疆消防救援總隊舉行了隊伍改制後訓練模式、內容、標準全面轉型升級的第一次冬季大練兵活動。“3000米負重11分11秒、負重登10樓51秒……”數著自己的成績,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葛理明頗為自豪。
作為“國家隊”和“主力軍”,這支隊伍承擔的任務是綜合性的,範圍、數量、強度和難度都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防災滅火和搶險救援,要求消防救援人員具有更加過硬的本領。
近日,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的訓練集中攻關高層建築、地下工程、城市綜合體、石油化工等災害處置。“我們要能夠在處置重大災害事故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有災情,就衝向哪,什麼地方最危險,就戰鬥在什麼地方,所以要時刻保持‘本領恐慌’意識,加強學習,苦練本領。”新疆消防救援總隊司令部戰訓處處長胡瀟說。
目前,全區消防救援隊伍正在開展消防員招錄工作,人員到位後,總隊將統一開展為期1年的入職培訓。“我們將指導全區消防隊伍持續加大訓練力度、擴展訓練內容,儘快適應‘全災種’應急救援任務形勢。”新疆消防救援總隊培訓基地副主任韓疆宏表示。
記者了解到,除了理念和本領的轉型升級,這支隊伍還在建立完善應急救援聯動體系以及與各應急聯動單位、社會力量的聯勤協作機制,同時不斷強化跨區域增援、遠端力量投送、遠距離行進、長時間作戰的救援和保障能力,提高裝備能力建設。近期,新疆消防救援總隊將投入3400萬元,用於加強全區各重點地震監控區域內救援車輛裝備建設。
發展方向
打造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作為全疆消防救援隊伍的排頭兵,烏魯木齊市消防救援支隊正在建強國家級石油化工滅火救援重型專業隊和高層建築滅火救援專業隊伍,不斷完善各種救援專業隊伍建設。
打造應急救援專業隊伍是“國家隊”應對“全災種”、實現“大應急”的現實需要。如今,重大風險越來越複雜化、多樣化,除了過去“高低大化(高層建築、地下建築、大型商業綜合體、化工企業)”“老幼古標(老年人活動場所、兒童活動場所、文物古建築、城市標誌性建築)”等滅火救援任務,這支隊伍還將承擔地質礦山、風雨冰雪、交通運輸、江河流域、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應急救援任務。
目前,我區消防救援隊伍共有28支高層建築專業救援隊、18支水域救援隊、9支石油化工滅火專業隊、8支重型地震救援隊、15支輕型地震救援隊和15支搜救犬分隊,還將逐步建成重型地質救援大隊、重型工程機械救援大隊、戰勤保障大隊等應對急難險重災情的專業化、精細化力量。
新疆建立了國家(新疆)陸地搜尋與救護基地,主要擔負地震、泥石流等大型災害事故應急救援、跨區域增援任務,還承擔著教學任務。新疆消防救援總隊自主研發、設計製造的集裝箱式真火模擬訓練裝置,設置室內、室外、泄漏3大類23個訓練區,為實戰化訓練提供了有力支撐。
而專業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疆消防救援隊伍承擔本區域內的應急救援任務的同時,也是我國面向中亞跨國應急救援的主要力量。面對國際化趨勢,新疆消防救援總隊正推動喀什(國際)地震救援實訓基地項目落地建設,同時依託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消防救援大隊建設高原地震救援實訓中心,打造一支符合新疆地域特點、具備全地形救援能力的地震應急救援專業隊伍。
[責任編輯: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