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水準仍需提升
近年來,“向北開放”戰略實施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當前依然存在許多不足,特別是開放水準需要進一步提升。
本刊記者了解到,去年我國從蒙古國、俄羅斯進口原煤2040萬噸、各種礦石和礦砂1055萬噸,分別增長21.57%和134%,但是我國企業在境外從事資源開發的少,進口主要以採購等傳統貿易為主,獲得採礦權的項目也主要是小項目,購買多,開採少,就地加工少,受市場波動和貿易政策影響大。
當前,內蒙古對俄羅斯、蒙古國的投資也比較分散,“走出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總體仍處於起步階段。“十一五”期間新投資設立企業機構66家,中方協議投資額為5.18億美元,單個協議投資額約為780萬美元。去年新投資設立的企業機構,中方單個協議投資額不足3500萬美元。除了大項目少,當前投資的也主要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有實力的企業投資少,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差,還容易滋生不正當競爭。 此外,進出口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非常突出。去年內蒙古自俄羅斯、蒙古國的進口額分別約為26.8億美元、19.3億美元,出口額卻分別約為2.13億美元和9.1億美元,非常不平衡,這主要是進出口結構不合理導致的。
從開放環境看,當前內蒙古和蒙古國、俄羅斯的部分口岸基礎設施薄弱,已經不能夠充分適應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近年來俄羅斯、蒙古國也在相應地調整經貿政策,環保和生態等要求也明顯提高,對開展經貿合作提出了新要求。
杜成福、劉松等人建議說,要繼續完善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的企業尤其是大企業“走出去”,並創新方式,以參股等方式開展合作,並且鼓勵企業在境外建設加工項目。對“走出去”的企業,也要加強跟蹤服務。
同時,要繼續投入,把口岸建成功能齊全、產業配套、服務完善的綜合性經濟區樞紐,提高口岸綜合服務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向北開放”戰略。此外,要加快對外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採取措施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帶動性強的外貿龍頭企業。
在加強市場銜接,強化產品品質,以擴大出口規模的同時,對俄羅斯、蒙古國經貿、環保等政策的調整,要積極研究和妥善應對,比如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目前部分企業的環保等工作不到位,對地方居民的回報少,不利於未來的合作。在這方面,要發揮好政府、行業組織和商會的指導和綜合協調作用,引導境外投資企業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戰略經營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