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張華:習近平對臺重要思想的“四個自信”

2017年10月25日 08:34:44來源:台灣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中,提出了很多解決臺灣問題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指明瞭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引起兩岸同胞和各方的高度關注和熱烈反響。習近平對臺重要思想的提出,體現了大陸對臺工作的“四個自信”。

  理論自信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一國兩制”自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提出以來,尤其是伴隨著其在香港和澳門的成功實踐,已經成為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重大理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2017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0週年大會上闡述,“一國兩制”是中國的一個偉大創舉,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解決類似問題提供的一個新思路、新方案,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雖然目前島內對“一國兩制”的認知度和支援度不高,但這主要是“臺獨”等勢力抹黑和攻擊的結果,並不是臺灣民意的真實體現。因此,大陸絕不會因為“臺獨”勢力的反對而放棄對“一國兩制”的堅持。

  2014年9月,習近平在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參訪團時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2014年12月20日,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週年大會上表示,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挑戰,我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決心都絕不會動搖,我們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信心和決心都絕不會動搖。2016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的講話中再次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並提出“一國兩制”在實踐中已經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具有強大生命力。儘管如此,中國大陸並不會照搬“一國兩制”的港澳模式,相反會充分考慮臺灣的實際情況。

  2014年9月,習近平表示,“一國兩制”在臺灣的具體實現形式會充分考慮臺灣現實情況,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是能充分照顧到臺灣同胞利益的安排。

  道路自信

  在臺灣問題上,道路自信就是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因為這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走向民族復興、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2013年4月,習近平在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稱,兩岸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首次提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中國夢的關係。2013年6月,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稱,兩岸關係進入鞏固和深化的新階段,更需要雙方保持積極進取精神,以更大勇氣和決心面對和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促進兩岸關係發展取得更多積極成果,不斷拓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這意味著大陸希望與國民黨一道,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2014年2月,習近平在會見連戰時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走向民族復興、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這是習近平首次正面肯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並指出了其四方面的作用。

  2014年3月臺灣發生所謂的“反服貿運動”後,習近平借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見的機會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穩定,經得起風浪考驗。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兩岸共用其利、同受其惠。我們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同年11月,習近平在會見蕭萬長時進一步指出,珍惜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的最好方式是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2015年3月4日,習近平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委員時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是通向和平統一的光明大道,我們應該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2016年臺灣發生政黨輪替,大陸並沒有因此而改變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堅持。2017年5月習近平在祝賀吳敦義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致電中表示,希望兩黨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正確方向。

  實力自信

  過去五年來,兩岸關係發展取得的巨大成績,最根本的就在於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實力是決定行為體之間互動邏輯的最基本因素。

  2015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我們要保持自身發展勢頭,同時採取正確政策措施做好臺灣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兩岸最終實現統一的決定性力量。過去30年多年,正是由於大陸對臺灣的實力優勢日漸拉大,才使兩岸關係逐步邁入和平發展軌道,才使大陸牢牢掌握對臺海形勢的主導權。1990年臺灣的經濟總量約為大陸的五分之二,但到2016年,臺灣僅為大陸的二十分之一。未來,即使大陸的經濟增速下修,但增長率仍遠高於臺灣。更重要的是,大陸的經濟體量大,對臺灣的實力優勢將呈現幾何倍數增長。

  在兩岸實力差距變化的同時,兩岸執政當局和民眾的心態也在發生重大變化。在20世紀90年代,大陸更多地是向臺灣提出訴求,包括吸引臺灣的投資、人才和管理經驗等。截至2016年底,大陸是臺灣最大的投資目的地,金額達到700多億美元。但在大陸實現和平崛起的背景下,過往的互動模式發生重大改變。正如習近平在慶賀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成立10週年的賀信中所言,“我們願意首先同廣大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歡迎臺灣同胞來大陸投資興業”。也就是說,現在是大陸讓臺灣搭上大陸崛起的快車,分享大陸崛起的紅利。過去幾年,大陸單方面出臺了很多惠臺措施,如對臺灣企業和民眾更大程度的開放,最基本的依託就是大陸體量龐大,完全可以承受對臺讓利的影響。同時,由於大陸實力的增強,大陸反對“臺獨”的決心和意志更加堅定,能力和手段更加豐富靈活。2016年11月,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大會上指出,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親情自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習近平對臺重要思想最重要的一個特徵之一就是強調“兩岸一家親”,實現兩岸“心靈契合”。由於習近平長期在福建和浙江工作,這兩地的臺資企業和臺胞非常多,習近平總書記對臺灣問題有非常深的了解和理解,提出“我們所追求的國家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習近平多次強調,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列強欺淩。想起那一段屈辱的歷史,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心痛。民族強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亂,是同胞共同之禍。因此,兩岸同胞應該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相信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

  習近平還對臺灣特殊的境遇表示了理解。2014年9月,習近平指出,我們理解臺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臺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同時,臺灣同胞也需要更多了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2015年11月習近平在會見馬英九時也提出,曾幾何時,臺海陰雲密布,兩岸軍事對峙,同胞隔海相望,親人音訊斷絕,給無數家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傷痛,甚至是無法彌補的遺憾。但是,這並沒有割斷兩岸同胞的骨肉親情。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大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著眼點和落腳點是要增進同胞的親情和福祉,讓兩岸同胞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只要是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兩岸雙方都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做,並把好事辦好。(作者 張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博士)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