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期:2010-01-19 10:25 |
|
|
中新網1月19日電 異國他鄉,年老體衰誰養你?這也許是居住在加拿大的中國老人最為關心的話題。據加拿大《北美時報》報道,當地老人往往體力不支時,會斷然賣掉自己的小樓,找個養老院安度晚年,而居住當地的中國老人該如何適應文化差異,安享豐盛而有尊嚴的晚年?
養老觀念要更新
“華人在加拿大養老,重在轉變觀念”,頤康基金會董事陸郎毅告訴記者。加拿大經過50多年建設,逐步形成法規完善、種類繁多、覆蓋面廣、保障水準高、管理現代化的養老保障體系。這樣環境中孕育成長起來的養老機構當然也會基本保持良好的整體水準。當地養老院和華人養老院的義工們對待癡呆老人,話語輕柔,哄著喂飯,一對一陪護。更有一群備受長者信任的專業護理人員長年陪伴左右。
可是,不愁吃穿,含飴弄孫,闔家團圓,臨終兒女隨伺在側,這樣的養老送終在加拿大幾乎不可能,但在中國卻是延續數千年的傳統。對“幸福晚年”的不同理解,文化差異、語言障礙,曾使生活在加拿大的中國老人難以接受兒女將他們送入養老中心的想法。他們擔心難以適應以西方人為主的養老院生活,而兒女心中也會總有揮之不去的負罪感。更少願意對外人講他們把老人送進養老中心之事。但兒女逐漸會西化,要工作,要有自己的生活,這種兩難處境使得適合華人文化背景的華人養老院應運而生。
頤康基金會重量級董事陸郎毅12日下午接受北美時報記者採訪。38歲赴加拿大的陸郎毅,祖上是婺源縣遠近聞名的茶莊大戶。家族人利用閒置資金曾經營過多家老人院、孤兒院、寡婦堂(提供茶莊工作) 。
基於此,1987年7月,當陸郎毅聽說一個叫做王裕佳(頤康中心創辦人、基金會主席)的醫生在多倫多唐人街擺宴100桌,要做養老院之事,“當晚電話過去,自投落網”。自此開始她23年頤康董事生涯。時至今日,在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頤康中心(1994年10月正式啟用)成為遠近聞名的華人養老院。
陸郎毅告訴記者,頤康現有804名老人(百歲老人約10余人),每天根據老人特點與口味大小餐共6次,龐大的義工隊伍使得老人們生活在這裡感受如同在家。
養老後盾要充足
在採訪中,老人賀湘南對記者說,我原先住的那所老年公寓排了五年才住進去,但不能照顧中國老人的居住習慣,只考慮加拿大老人喜好安靜、怕吵鬧,忽視中國老人好熱鬧、怕孤獨的心理。更主要原因是太貴,承擔不起。這位老人覺得華裔養老院圍屋時要造價低,房租才能低,普通老人才會負擔得起。據陸郎毅所知,一些老人公寓雖為亞裔老者而辦,收費卻太高。一間Studio月租為3200元,一房一廳月租為4200元,一般華裔老人負擔不起。 而如今多家華人養老機構碰到最頭疼的問題也是:籌錢。
如何籌錢,如何用錢,如何更好地為老者解決實際問題,如何更週全地體貼與細節照料。頤康基金來源呈多樣化渠道,大部分來自商業、銀行、個人等捐款與少量政府資助,隨著中心發展,他們的管理與操作方式是常做常改常新。頤康基金會成員現有華人西人共20人,包括商界,銀行業,演藝界人士。極有特點的是始於頤康創建之初每年一次的千人“龍宴”至今持續23年。1000多人集中一起吃大餐,出謀劃策, 廣結人脈。而對於加拿大賦予養老機構的各項規則,他們會結合自己特點嚴格執行不誤,在異國辦養老,華人不想輸給當地人。
陸郎毅勸那些沒有條件養老的老人即使排隊也要積極申請政府補助,也勸告那些只為自己著想的華人子女,讓老人過來帶孩子的確解決了自己的實際問題,但這樣中間插入拿老年金實在不易。養老院當然要持續發展,而那些不能進來養老的老人會被推向社會,逐漸成為加拿大新的社會問題。
期待晚景別太涼
其實當地老人很羨慕子孫滿堂的中國老人傳統生活方式。但文化差異使兩國老人晚景截然不同。許多中國家長心甘情願為孩子犧牲自己的一切,當然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孝敬自己。儒家文化提倡“孝順”、“父母在,不遠遊”也是這個道理,一些大陸貧困地區的父母更把生男孩當作自己將來養老的保障。在加拿大則不同,他們認為培養孩子是社會責任而不是自我“犧牲”,孩子的回報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到年老時,他們用賣掉自己房產的錢安度晚年,他們不為子女留遺產,也不給子女增負擔。
眾多中國老人在當地的現狀無非是替子女帶小孩、做家務,孩子放學後,家庭官方語言變英文,老人立即顯得多餘。甚至僅有的一點養老金也要交給兒媳管。況且這些已達高齡的中國移民很多都是在中年之後或將近老年來到此地,英語水準有限,更沒有足夠時間累積社會福利,年老後多數依賴兒女過活。
但也有一些老人卻不然。採訪中有位叫丁家明的老人對記者說:“我58歲來多倫多幫女兒照顧小孩二年,後來一直在別人家做男保姆,當中文家教,親身體驗到異國打工賺錢的難得經歷,我還和老伴騎單車逛過安省好多地方。上英文班,學開車,做西點,跳拉丁舞,生活過得還算不錯。來到這裡(養老院)我也會定期見到我的女兒。這裡服務人員在提供服務時很注意子女和老人間的敏感話題。以前,我與女兒生活上有分歧,但當與她見面機會變少時,相處反而變得簡單而愉快。我年輕時曾夢想到國外生活,沒想到如今能在異國養老院安度晚年,也不失我北美夢的一部分”。
的確,亞裔老人能夠在適應西方世界老年生活的同時,保留一些自己的文化與生活傳統當然不錯,但中西觀念碰撞所帶來的實際問題讓我們體會到生存不易。從實用角度而言,那些切合不同族裔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有針對客戶群的養老院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戴狐狐)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