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十二月八日電 題:“我們血脈相融是一家”
—— 訪福建華安最年長的第一代高山族同胞林忠富
作者 鄭躍輝 黃阿彬 黃淑琳
“在我的家門口對接族譜,見到臺灣親人,顯得很親切,很有意義,我們血脈相融是一家。”十二月八日,在首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少數民族族譜對接懇親會上,華安縣第一代高山族同胞林忠富激動地說。
現年八十七歲的林忠富,是目前華安縣健在、最年長的高山族長輩。
華安是祖國大陸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縣份,目前共有四十一戶、一百二十六人,主要居住在仙都、沙建、華豐等地,分別屬於臺灣的排灣族、阿美族、卑南族、和布農族四個高山族的支系。
“我在臺灣原名叫黃登發”
“我在臺灣的原名叫黃登發。”林忠富說,他屬排灣族,出生於臺灣平東縣來義鄉,家中有六個兄弟姐妹,在家排行第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在臺灣抓壯丁,他被迫補缺一個名叫“林忠富”的人,這個名字因此沿用至今。
一九四六年,林忠富隨國民黨部隊來到山東濟南,後被俘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參加過淮海、渡江、抗美援朝等戰役,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來,他回山東青島成為一名海防戰士。一九五五年,部隊欲將他分配到山東,他考慮到氣候、語言等因素申請到華安,在良村鄉大燕村定居。林忠富從此在華安紮根,娶妻生子。一九八二年,他在金山鐵廠的工作崗位上離休。
林忠富人在大陸,與臺灣親人失去聯繫幾十年,但他無時不思念著他們。一九九一年,幾經週折他首次踏上臺灣探親之旅。他還記得,當時要先坐汽車到廈門,後乘船到金門,然後搭飛機到高雄,整個行程至少要花費二天時間。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終於與臺灣親人相認。
“高山族文化在這裡得到傳承”
“現在,來往大陸和臺灣很方便,從漳州出發,在廈門乘船到金門,只要幾個小時就夠了,‘三通’對兩岸人民很有利,像我這樣一大把年紀的人,經不起折騰啊。”談到變化,林忠富老人說。
此次族譜對接會,讓林忠富感慨萬千。如今,他雖定居在漳州市區,但在臺灣還有很多親戚,兩個弟弟健在,兩個外孫女也定居臺灣。這些年來,他每年都要回臺灣三兩趟,有時一住就是個把月。此外,他也經常回華安良村,住在女兒家,到附近的村莊與朋友聊天、相會。
“告別破瓦房,住進新房子,手機、電視、摩托車等現代化東西進入尋常高山族家,日子越過越紅火。”林忠富高興地說,多年來,在各級政府的幫扶下,高山族同胞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唯一不變的是高山族文化在華安得到傳承和發展。
一九九五年,林忠富作為高山族舞蹈編導,帶領女兒林秀蘭、外孫女林江鳳等二十多人組成的高山族舞蹈隊,遠赴深圳中華民俗文化村,向世人展示臺灣高山族文化在祖國大陸得以發揚光大的景象。如今,在華安縣,高山族舞蹈隊翩翩起舞的情景時常出現。
“這樣的懇親會很有意義,除參加族譜對接等活動外,我還和臺灣的親人一起交流和探討高山族文化的傳承問題。”雖年屆高齡,林忠富仍不忘高山族文化在華安的發展和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