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臺中12月22日電 題:“三缺一” 很務實
記者 陳斌華
在簽署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等3項協議,並就下一階段協商議題達成共識後,第四次兩會領導人會談22日下午在臺中落幕。會談是成功的,結果是令 人滿意的。
第四項議題——兩岸避免雙重徵稅未能一如預期簽署協議,“三缺一”,讓人覺得有些美中不足。但是,兩會協商日趨務實、成熟,以及高舉為民謀利大旗、強調造福基層,反而是這次會談在“意外”之餘彰顯的兩個“亮點”。
兩會去年6月恢復協商,此前先後在北京、臺北、南京舉行3次會談,凡列入的議題都能達成協定,這讓兩岸媒體有了“兩會一談就成”的思維定式。因此,當此次會談由於技術層面的一些問題,決定避免雙重徵稅議題待後續磋商後,適時再簽署協議,確實讓採訪的兩岸媒體跌破眼鏡。
不過,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誠如海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所言,兩會會談是否圓滿,最重要的是要看結果,那就是簽署的協議能不能真正便於落實、有助於解決現實問題。
與其追求“大圓滿”的“虛假繁榮”,不如通過深入磋商,善意溝通,凝聚共識,拿出一份真正讓雙方都滿意、兩岸人民都滿意、“好使、管用”的協議來。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是此次兩會會談的“亮點”,也是今後兩岸互動中應大力提倡的。這也是為何此次會談出現“意外”後,臺灣一些媒體、民意代表和當局兩岸事務部門負責人反而給予肯定的原因所在。
此次會談另一值得稱道的“亮點”,就是高舉“為民謀利、照顧基層”的大旗。3項議題的解決,惠及漁農工商諸方面,標誌著兩會協商的成果正向兩岸基層民眾傾斜,為兩岸同胞所共用。經過4次會談,兩會、兩岸雙方更加注重讓更廣泛的社會群體能從兩會協商中直接受益。
“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為功多。”這是北宋文豪歐陽修《偃虹堤記》的名句,大意是關心百姓的利益越深,就會對各項工作措施考慮得越週密,就能事半功倍。借用來觀察此次會談,甚為妥當。兩岸兩會今後應堅持把兩岸民眾是否歡迎、是否有助民生福祉,作為檢驗所簽協議的唯一標準,在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上再作貢獻。是為吾人至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