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2月22日北京消息 今天下午,兩岸兩會領導人在臺中市簽署了《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協議》。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王建民教授對這項協議的簽訂給予高度肯定,他指出,“協議的簽訂能夠在最大限度保證生物安全的前提下,促進兩岸農產品貿易在良好環境中順暢有序發展。”
王建民在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協議的簽訂,有助於雙方提高農產品銷售通關速度,並將逐步消除目前兩岸面臨的檢疫檢驗中衛生標準差異等障礙,同時確保兩岸農業生產安全及保障消費者健康。
王建民指出,農產品貿易在兩岸和全球範圍都是敏感的貿易領域。這裡面涉及到的不僅是農業安全,而且涉及到食品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問題,而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兩岸大交流局面讓兩岸檢驗檢疫合作變得日益迫切。在今年舉行的海峽論壇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宣佈了八項具體方案,其中的“擴大對臺產品採購”、“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平臺建設”等內容都需要兩岸檢驗檢疫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加強。
王建民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兩岸兩會本著互信互惠原則,進行了加強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的商談,為兩岸農產品貿易發展創造了順暢有序的良好環境。協議中雙方進行訊息通報、提供訊息查詢,協調處理衛生標準差異等內容,將有助於兩岸農產品貿易中存在的生物病蟲害、農藥殘留、動植物安全等複雜問題的解決。此外,由於農產品自身特殊性質,如果運銷的時間過長,不僅影響鮮度,也影響價格。協議簽訂後,不僅疫病通報有正式管道,也可加速農產品通關時間,必將進一步促進兩岸貿易的繁榮,兩岸同胞也可獲得更大的利益和實惠。
王建民最後說,此次兩會領導人會談與以前有很大不同,以簽訂的《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合作協議》、《兩岸標準計量檢驗認證合作協議》三項協議為例,與以往兩會簽署的幾項協議相比,雙方商談的議題更加具體,更加專業,其中標準計量檢驗認證更是與兩岸高科技產業合作領域密切相關的問題,這表示兩岸經貿除了宏觀經濟層次的合作外,逐步延伸向更具體、更專業的不同領域,也標誌兩岸經貿關係逐步回歸正常化軌道,不斷向深層次發展。(李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