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場外,註冊人員在等待入場。當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進入第二階段。數千名記者、非政府組織代表、觀察員等大會註冊人員被告知因為電腦系統故障,無法領取證件而不能進入會場。這些人員等待數小時後,絕大多數沒能領取到證件,未能進入會場。新華社記者武巍攝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4日進入第二周議程。為抗議發達國家試圖“殺死《京都議定書》”,由非洲國家牽頭,超過130個發展中國家的代表退出當天早間會議。
經過協商,發展中國家得到保證,大會繼續討論《京都議定書》目標。僵持大約5小時後,會議得以繼續。
怒而退會
氣候變化大會與會代表當天早晨參加“非限制、非正式”閉門會議。130多個發展中國家退出,以抗議當天議程擱置討論《京都議定書》。
作為非洲國家首席談判代表,阿爾及利亞官員卡邁勒·傑穆艾說,發達國家正試圖“摧毀”聯合國全體成員會談。按發達國家打算,“我們得接受現存唯一一項具法律約束力減排協定死去”。
其他一些非洲國家代表說,發達國家意圖“殺死《京都議定書》”。
發展中國家組織77國集團感到這幾天談判“憋屈”。77國集團協調員貝爾納迪塔斯·米勒說,作為大會主席,東道主丹麥氣候和能源大臣康妮·赫澤高上週末與48個國家非正式協商等舉動,置77國集團于關鍵談判之外,導致大會談判進程“完全不民主、不透明”。
“談判進程沒有我們參與,我們非常憂慮,”米勒說,“如果未就《京都議定書》法律約束力達成協定,發展中國家會成為最大輸家。”
《京都議定書》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簡稱《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1997年在日本京都通過,2005年2月生效,迄今有184個《公約》締約方簽署,但美國自喬治·W·布希政府2001年3月宣佈退出,至今拒絕接受它。
這項議定書向37個發達國家及歐洲聯盟設立強制性減排溫室氣體目標,具體規定2008年至2012年第一承諾期發達國家減排目標。而2012年至2020年第二承諾期發達國家的減排目標應為本屆氣候變化大會主要議題。
“單”“雙”激戰
一些環境保護主義者在會場高呼口號:“我們支援非洲,現在就要京都目標!”
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和水資源部長黃英賢評論這一退席舉動:“這是在抵制大會進程和形式,而非抵制大會內容……眾多發展中國家以行動表達他們的關切。”
非洲國家首席談判代表傑穆艾說:“我們需要雙軌談判出成果。”他所穿夾克別著一枚裝飾扣,上印“京都,對”字樣。
退席的發展中國家認為,應按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2007年所定“巴厘路線圖”雙軌制要求展開談判,即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履行《京都議定書》規定,就2012年以後大幅度量化減排指標承諾展開談判;同時發展中國家和未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發達國家基於《公約》就長期、更廣泛減排行動展開談判。
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等受《京都議定書》約束的發達國家反對繼續討論《京都議定書》新目標,理由為美國等碳排放大國不受這一議定書約束。
路透社報道,大多數發達國家希望“單軌”談判,即把《京都議定書》併入一項新協定,進而展開談判。
《印度時報》15日報道,發達國家上周“使盡各種花招”以阻止大會就《京都議定書》取得進展。這些國家竭力推動就應對氣候變化長期合作行動展開談判,無視各國歷史責任不同,要求包括新興國家在內所有國家承擔相同減排義務。
報道說,眼看大會實質性談判時間僅剩3天,非洲國家氣惱發達國家還在玩手腕。因此,當發達國家要求會議擱置《京都議定書》,僅討論應對氣候變化長期合作行動時,以非洲國家為首,130多個發展的代表退席以示抗議。
談判重啟
經過大約5小時僵持,會議得以繼續。
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環境大臣安德烈亞斯·卡爾格倫說,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代表經由非正式對話化解這一僵局,雙方“找到一項合理解決方案”。
數名談判代表告訴共同社記者,大會主席赫澤高決定在非正式部長會議討論《京都議定書》目標後,會議繼續。
傑穆艾說:“我們正在重新對話。”
大會當天指定分別來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部長,在17日領導人會議開始前,找出爭議最激烈議題的解決方案。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籲世界各國加倍努力,在這屆大會上達成“全面、公平”協議。 (吳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