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首頁要聞交流動態本網專稿視頻精彩花絮評論綜述大事記圖片報道
分團介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寧夏遼寧瀋陽吉林安徽江西重慶湖北武漢青島廣東
廣西成都雲南青海九三學社全國臺聯團中央法學會宋基會教育部科協工信部
字號:
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江西分團)活動綜述

  時間:2009-07-22 16:01    來源:台灣網     
 
 

  7510日,為期一週的“希望牽兩岸,青春耀中華——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江西分團)”即兩岸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研習營活動在吉安順利舉行。期間,聚集了來自臺灣、香港和內地的80多位文化界、教育界的學者及大學師生共同參觀遊覽吉安歷史文化古跡,舉辦開展有關中華傳統文化學術交流和文化聯誼活動。

  此次“兩岸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吉安)研習營”活動是由江西省臺辦、中共吉安市委、井岡山大學共同主辦的一項大型兩岸文化交流活動,被國務院臺辦列入2009年重點交流項目規劃,是吉安市歷年來兩地文化交流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年度對臺文化交流活動,也是吉臺兩地高校間首次大型攜手交流活動。下面,就此次活動的組織與進程、目的與意義、收穫與體會三個方面作一簡要綜述。

  一、組織與進程

  我辦自2008年底就開始籌劃此項活動,及時向省臺辦做了專項申報,並請省臺辦代為申報2009年度國臺辦重點交流項目。此次活動作為國臺辦今年“希望牽兩岸,青春耀中華——兩岸萬名青年大交流”活動的重點項目之一,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為確保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專門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劉連根任組長,市政協副主席、井岡山大學副校長王伴青和市臺辦主任苑建華任副組長,市文化、教育、旅遊、公安、國安、民宗以及吉州區、青原區、吉安縣、安福縣、吉水縣、永豐縣等分管對臺工作的領導任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制定並下發了活動方案,除市臺辦全體人員外,還從上述單位抽調專門工作人員成立了秘書、接待、後勤、安保四個工作小組,有序推動活動的順利進展。

  此次兩岸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吉安)研習營”活動主要由文化交流和文化參訪兩部分內容組成。其中文化交流以儒家文化、廬陵文化、禪宗文化以及文物、歷史等為主題,舉辦專題講座、交流會、座談會,安排觀看具有吉安特色的優秀文化演出和特色民間工藝展覽;文化參訪活動由參觀吉安中心城區景點及城市展示館,參觀歷史文化古跡——安福文廟、白鷺洲書院、文天祥紀念館、解縉墓、歐陽修紀念館、西陽宮,參觀自然景觀——青原山凈居寺、青原山風景區,參觀千年古村——釣源古村、渼陂古村、永樂村。

  75下午,由臺灣歐亞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教授、東亞漢學會名譽會長龔鵬程教授率領的港臺營員抵達吉安,市委、市政府在吉安賓館舉辦晚歡迎宴會,宴會由省臺辦主任閻鋼軍主持,市委書記周萌出席並致歡迎辭。76日上午,在風景秀麗的井岡山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營儀式,井岡山大學校長張泰城致歡迎辭。在致辭中,周萌書記代表吉安市委、市政府和480萬吉安人民,井岡山大學校長張泰城代表2萬餘名井岡山大學師生,分別對遠道而來的專家學者和青年朋友表示熱烈歡迎,並預祝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期間,全體營員一道先後參觀了安福文廟、釣源古村、青原山凈居寺、白鷺洲書院、文天祥紀念館、吉州窯、渼陂古村、永樂村、文天祥故里、西陽宮、歐陽修紀念館、解縉墓、江南漢墓、中心城區鐘鼓樓、金牛渡、古南塔、後河湖心公園等歷史文化古跡;先後聆聽了臺灣著名學者龔鵬程教授及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劉德清教授的 《廬陵文化》、江西省師範大學江右中心鄭曉江教授的《“講會”與儒學教育》及徐春林教授的《江右王學之演變及其精神》等專題講座。活動結束前夜,臺灣淡江大學、佛光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師生、學者等50余人與井岡山大學20余名師生還共同舉辦了專場聯歡晚會。

  二、目的與意義

  此次活動,我們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活動方案,注重實效,旨在加強兩岸大學生情感交流的基礎上,共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吉安作為廬陵文化的發祥地,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在當前兩岸大發展、大交流的新局勢下,此次活動安排了許多豐富的內容,對於增進兩地青年交往,加強兩地文化交流,共同研習中華傳統文化會取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次兩岸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研習營活動均是我市和相關縣()首次接待的兩岸大型文化交流活動,市、縣(區)對這次活動都給予高度重視、大力支援,有關部門單位精心組織、熱情服務,確保活動安全有序開展。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既增進了港臺師生對大陸的了解,也促進了吉臺兩地同學專業知識的相互學習,港臺學子親身感受到吉安迷人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加深了對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廬陵文化的了解,加強了兩地大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了彼此的友誼。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和載體,是民族之魂。以新幹商墓青銅器為主的青銅文化,以禪宗聖殿青原山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江南三大書院之一的白鷺州書院為代表的書院文化,以唐宋陶瓷生產基地之一吉州窯為代表的陶瓷文化,以文天祥、歐陽修、楊萬里、解縉等眾多先賢組成的名人文化,以及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構成飲譽華夏的廬陵文化。廬陵文化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史冊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史上熠熠生輝,是贛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此次兩岸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研習營活動主要是為了宣傳吉安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廬陵文化,發掘其深刻的文化內涵,讓同文同宗的臺灣師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中華文化與臺灣地域文化的血脈聯繫,使臺灣同胞充分感受到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使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發揚光大,以增強民族意識,形成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三、收穫與體會

  當前我們十分高興地看到,兩岸關係逐漸步入和平發展軌道,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兩岸開展文化產業互利合作的條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具備,發展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光明。我們將積極拓展吉臺文化藝術、廣播影視等領域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此次兩岸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研習營活動的輻射作用,擴大吉臺文化交流。讓我們藉此攜起手來,為促進兩岸大交流、大發展,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作出新的貢獻。

  兩岸的文化交流是兩岸人民往來的重要主題之一,目的在於增進相互了解,消除由於不了解所帶來的偏見。此次交流活動令我們感到收穫頗豐,不僅從臺灣師生身上學到了許多島內學術、社會、生活和文化的知識訊息,也為臺灣師生展現了吉安發展新貌及當代大學生的風采,彼此增進了友誼、增加了了解,達到了交流預期的目的,積極圓滿地完成了交流任務。

  活動期間,我們將港臺師生與井岡山大學師生統一安排在井岡山大學學術交流中心同吃同住,因此此次交流讓營員們倍感親切。營員們在一起交流的時間多了,彼此交流學習心得,相互介紹地域美食,共同研習中華傳統文化,既增進了友誼,又開闊了眼界。

  首先,在吉交流活動的收穫是多方面的,這不僅表現在學術交流方面上,通過交流讓營員們感到更多地在其他方面的收穫:在生活意志上磨練了自己;在交流、溝通上鍛鍊了自己;在綜合素質上昇華了自己;也增進港臺師生對大陸及吉安師生對港臺社會、產業等各方面的認識。

  其次,在臺吉交流活動不僅是多方面的,也是雙向互動的。在我們獲得收益的同時,通過對港臺師生的反饋,我們也得知了我們的交流也給他們帶來了積極影響,給他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再次,在吉交流活動的收穫更是持續的、影響深遠的。交流時間雖然是短短的6天,然而在這6天之後的交流仍會繼續。通過一週的朝夕相處,兩岸大學師生彼此已經結下了誠摯的友誼。在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這些老師和同學都是我們寶貴的資源。

  總之,這次兩岸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吉安)研習營活動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較為圓滿地完成了交流的目標,我們十分感謝國臺辦、省臺辦領導對此次活動給予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讓我們通過舉辦此次交流活動受益良多。(中共吉安市委臺辦)

 
編輯:李丹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