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正率團在臺訪問的福建省長黃小晶(中)在臺南市參訪路上,下車走進路邊人家,與正在剝海蠣的婦女親切交流。黃小晶5日率福建省經貿文化交流團抵臺展開為期6天的“走親訪友做生意”之行。 中新社發 羅欽文 攝
黃小晶省長一行圓滿結束為期6天的“走親訪友做生意”臺灣之行,返回八閩大地。但是臺灣島內各界依然保持高度熱情,關注福建省經貿文化交流團此次訪台的點點滴滴,走了哪些地方,拜訪了什麼人,跟島內哪些企業做了啥生意,都是島內民眾的熱門話題;而黃小晶省長此行表現出的個人風采,也為島內各界所津津樂道,並予以盛讚。昨日,本報即連線採訪了島內多位人士,請他們談談對福建團此次訪台的評價。臺媒、民眾關注“海西”
“福建”,“海西”,“先行先試”,“親情、友情、鄉情”,伴隨著黃小晶省長的訪台,這些關鍵詞頻繁出現在臺灣媒體上。黃小晶省長的臺灣行,猶如一場海西推介會,讓臺灣民眾對海西,對鄉情,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閩臺先行先試 福州基隆對接 建快捷走廊》,這是臺灣“中央社”在5日發出的新聞電稿。“中央社”在這份電稿中指出,“相較之前其他省區、直轄市推動的對臺交流活動,國務院提供給福建的‘尚方寶劍’,確實給福建帶來許多對臺政策的便利。”“中央社”說的“尚方寶劍”,指的就是“海西意見”。
臺灣《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媒體也大陣仗報道,《福州盼成兩岸文創先行基地》、《一份保單暢通兩岸!臺壽、君龍人壽推閩臺一條龍保險服務》、《福州臺中科技論壇:兩岸合作賺世界的錢》、《黃小晶 “端牛肉”宣佈對臺10項先行先試措施》。這些務實的文字,宣傳了文創、金融、農業、光電、旅遊等“福建品牌”,描繪了一幅海西的生動畫卷。
島內盛讚黃小晶“南臺行”
福建團在臺訪問6天,臺灣東森亞洲臺財經頻道全程跟蹤報道,記者鏡頭一直跟著黃小晶的行程向全臺民眾現場直播,尤其是當福建團深入臺灣中南部進行交流訪問時,東森電視臺更是“緊追不捨”。
東森亞洲臺總編輯林天瓊在電話中告訴記者,黃小晶這一次行程以中南部為主,在臺北則只停留2天,這樣的安排和之前到臺灣訪問的其他大陸高層不一樣,“很是特別很有意義”。
而臺灣名嘴田金麗女士也非常讚賞黃小晶的“南臺行”,“大額的採購訂單充分體現了福建與南臺灣在經貿交流中的合作互惠”。她認為,臺灣南部是農業區,而福建在兩岸農業合作領域走得比較早,黃小晶此次在南部的行程更體現了福建與臺灣之間有別於其他省份的淵源。
“福建團”很懂在商言商
田金麗很早就開始關注海西經濟區的發展情況,這次黃小晶率團訪台,田金麗就參與了不少的參訪活動。在她看來,大陸一撥接一撥的省委書記、省長赴臺參訪,除了溝通感情之外,帶給臺灣的大訂單充分體現了兩岸地域性合作中的經貿內核。而黃小晶訪台以 “走親訪友做生意”為主題,安排的行程更是充分體現了 “在商言商”的務實風格。
“這次福建團在臺灣接觸到了各行各業的人士,除了廠商外,也有行政官員、‘立法院’顧問等”,田金麗說,兩岸一些體制不同,一些合作項目除了公權力部門的合作意向之外,也需要與民意代表、業界人士乃至普通民眾深入溝通。而福建團此行,除了省長“走親訪友”的行程之外,各市的代表團也都抓住了機會與各界人士廣泛磋商。
對於黃小晶甫到臺灣就釋出的閩臺合作的十大利好政策,田金麗也給予了充分肯定。她解釋說,大陸省長訪台,都很看重招商引資的部分,其實大陸現在資金雄厚,比起吸引臺灣的資金,更需要的是人才。“臺灣創意產業之所以發達,核心就是有很多人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田金麗認為,福建的十大對臺利好??灣民眾到福建投資置業,都能吸引更多的臺灣人才。
而臺灣綠茵湖休閒農業開發公司經理蔡金樹,則對福建推動組織10萬人赴臺 “鄉村遊”表達謝意。“這次黃小晶省長訪台,給臺灣的鄉村遊注入了一潭活水”,蔡金樹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臺灣的鄉村遊發展程度較高,花樣多、很好玩,又有原汁原味的田園氣息,保證不會讓福建遊客失望。
親切務實的“海西高官”
閩南語,兩岸都懂的鄉音,讓黃小晶的臺灣行多了幾許濃濃的親情。《“胡黃會”講閩南語》,《臺灣新生報》的一則報道,讀來備感溫馨。
而隨團採訪的臺灣 《中國時報》記者林克倫,更是以一則近距離觀察《黃小晶 外表嚴肅卻風趣的阿伯》的人物報道,生動描繪了黃小晶省長不為人知的一面:今年64歲的黃小晶,面對80多歲的辜嚴倬雲女士直稱 “辜媽媽”,雙方交談中還不時穿插些福州話;由於贈送的花瓶“太大”,在搬動時不小心撞掉麥克風頭,黃小晶未假他人之手,自己撿起“麥頭”裝上去,沒官架子。他還讚揚黃小晶回答記者提問時的表現,“實事求是、不浮誇”。這位經常往來兩岸的臺灣記者,以臺灣媒體慣用的報道方式,為臺灣民眾展示了一個親切、幽默、務實的“海西高官”。
林天瓊則舉例說,在與辜嚴倬雲女士的會面中,黃小晶送給她福州燕皮,這非常符合 “禮輕情意重”的哲學,臺灣民眾自然覺得親切。 (記者 林靖東 張燕娟 燕子 薛洋 林連金 陳柱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