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7月6日武漢消息 今天上午,“湖北武漢臺灣周·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合作與交流”活動項目簽約會上傳出佳音:共簽約合作項目17個,總投資金額達15億元。農業合作是此次簽約中的重頭戲,兩岸農業專家學者在簽約後還就漢臺農業合作進行了交流,達成了更深入合作的基礎。
簽約會場傳佳音
記者從現場獲悉,此次簽約項目涉及農業園區開發、農產品養殖、保鮮、加工、酒店餐飲、汽車銷售及零部件等多個領域,其中僅武漢臺灣(兆豐國際)現代都市農業科技休閒園投資總額就達3億元。今天的簽約會上,共完成簽約項目17個,總投資金額達15億元,是“臺灣周”的最大亮點之一。
此外,武漢統一公司也將在漢設立物流配送中心,羅莎食品公司、斯米克公司將把總部設在武漢。
湖北省、武漢市領導韓忠學、涂勇、程康彥、殷增濤、賈耀斌、楊雲彥、張學忙、江中聯等出席了簽約儀式。臺灣知名人士、兩岸農業專家及企業家和部分地方檯協會長參加了簽約儀式。
中部武漢發展快
武漢,九省通衢,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同時又是魚米之鄉,特別是中西部大開發以來,經濟迅速崛起,吸引了大批的外來投資。
武漢市發改委介紹了先進製造業、發展現代產業、完善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等武漢市“十一五”期間的發展重點。“十一五”期間,武漢市努力推動經濟再上新臺階,真正成為了促進中部崛起的主力。武漢自身的優勢和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西移的機遇,已經使武漢成為外來投資的最佳選擇地之一。
武漢市農業局對武漢農業重點項目及發展現代農業的優惠政策進行了充分的介紹。他說,武漢的設施農業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推介的農業合作項目已經有14個,總投資達13.6億元,並且這些項目都通過了可行性研究評估。“只要我們的臺商膽子再大些,步子再大些,漢臺的農業合作前景一定是非常樂觀的。”
農業合作前景好
在之後進行的“兩岸農業現代化合作與交流”大會上,兩岸農業專家、學者互通有無,對漢臺兩地農業的發展前景、合作可行性進行了研討。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武漢的氣候和自然環境都十分符合發展漁業和其他水生植物農業。而臺灣的水產養殖、加工等工藝都名列世界前列。怎樣加強兩地的漁業產業聯繫,加強優勢互補是這次研討的一個重要議題。
臺灣養殖漁業產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陳振崑,已經來武漢考察過兩次了,他在發言中談到了武漢的黃陂區和江夏區的漁業養殖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漢臺兩地應該建立漢臺漁業發展小組,統領漁業發展,交流互助;成立武漢漁業發展研究所,及時把武漢漁業發展狀況提交漁業發展小組;定期組織漁業、農業專家學者的交流;臺灣向武漢輸出漁業專家,進行武漢漁業發展指導等可行性建議。
武漢方面也希望能引進臺灣的新品種水產品和飼料加工工藝,尋求多方途徑,把武漢的大閘蟹等名優水產品輸入臺灣市場。(于曉亮)
“湖北武漢臺灣周·海峽兩岸現代農業合作與交流”項目簽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