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金秋,在寶島海南,拉開了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系列活動的序幕。率先登場的是十七日在博鰲舉辦的兩岸農業合作論壇,這次活動由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海研中心與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是歷來最具規模的兩岸農業交流活動。
本屆論壇以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實現兩岸農業互利雙贏為主題,與會人士就加入WTO後兩岸農業合作面臨之機遇與挑戰、當前兩岸農業合作模式、兩岸農業合作發展之問題與對策等議題進行研討。
接著的十九至二十日,還將在福建廈門舉辦海峽兩岸農業合作成果展覽曁項目推介會,集中展示多年來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取得的成果,推介各省市的農業項目,舉行若干場合作項目的簽約活動,預計參加展介會的兩岸代表四千多人,其中包括臺方的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代表二百多人,臺灣各縣市參展代表曁展務人員約一千四百五十人,大陸各省市參展代表二千余人。
展介會之後,部分臺灣團組還將分赴山東、廣東、廣西及在福建省內參觀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
從這些安排來看,這次活動並非僅僅是一次兩岸農業合作政策的探討和宣示,而且是一次促進具體合作項目磨合落實的重要活動,非常務實,對於促進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維護兩岸同胞的利益與福祉,促進兩岸發展,實現兩岸共同繁榮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等領導人的出席及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等國、親、新三黨領導人的參與,都凸顯了這次活動的高規格與重要性。加強兩岸農業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也是兩岸農民兄弟的共同心願。
去年胡錦濤總書記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發表重要講話之後,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來訪,胡錦濤總書記分別與他們進行了會談,就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問題達成了共識,其中包括加強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和解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
隨後,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開始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底,在大陸投資的臺灣農業企業已有五千多家,實際利用臺資四十多億美元。臺灣農產品大陸登場展銷越來越多。
今年四月,大陸方面又推出十五項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而其中有七項涉及兩岸農業合作與交流。
對於銷往大陸的臺灣產品,大陸給予了種種優惠與方便,對此,連戰提供了一組詳細數字。他說,今天臺灣的水果“零關稅”進入大陸增加到廿二項,蔬菜“零關稅”進大陸增加到十一項。同時,增加了兩岸農業試驗區以及創業園,增加了臺灣水果盛產時緊急措施的採購團,開闢了“綠色信道”,方便臺灣農產品的運輸。凡此種種,都實際幫助了臺灣農民和農業。
昨日,中臺辦主任陳雲林又宣佈了有關兩岸農業交流的四大類共二十項新政策措施。包括歡迎臺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臺資農業企業和農民參與大陸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建設與發展,鼓勵和支援臺灣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與大陸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之間開展合作交流活動。
一些措施特別受人矚目,例如,來園區從事農業合作項目的臺灣農民,可依照大陸的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直接申請設立個體工商戶。這意味著他們將享有與大陸農民的同等待遇。大陸還通過簡化園區臺資農業企業項目的核準、企業的立項、稅務徵收、檢驗檢疫通關等手續,降低臺灣企業的運營成本,為臺灣農民提供理想的創業條件和環境。
放眼兩岸農業,臺灣在農業科技、產銷體系、推廣運用等方面積累了可觀的經驗和成果,大陸則有豐沛優良的農地、水利資源以及廉價勞動力。這正好形成互補關係,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兩岸農業都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加強交流合作已是大勢所趨。
參加論壇的連戰指出,兩岸“在人力、土地、資金、市場及技術等方面具有互補性。結合雙方的優勢,必然有助於促進兩岸農業競爭力的提升,以及整體經濟的發展,產生乘數效果,使彼此都能更上一層樓。”臺灣的農業,必將在兩岸的合作中找到更廣闊的出路。
(來源:澳門《澳門日報》10月18日社評)
編輯:芳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