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效應引發共鳴 兩岸學者期待產業合作新時代

時間:2010-07-11 08:11   來源:--台灣網--

 

如何在ECFA時代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成為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重要議題(台灣網 鐘寶華 攝 )

 

 

  台灣網7月11日廣州消息  “ECFA無疑是兩岸經貿的高速公路,臺灣可借由其創造下一階段產業升級,大陸亦可通過其強化國際競爭力!”

  “ECFA的目標就是通過兩岸經濟融合,提高兩岸區域地位,使兩岸產業更多享受參與國際分工的成果。”

   “ECFA開創了兩岸經濟關係發展新時代,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自由化提供了制度性保障。標誌著兩岸經濟合作進入了穩定發展與不斷深化時期,也為兩岸產業合作帶來新機遇。”

  

  在10日舉行的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對於ECFA的探討成為熱門話題。雖然區域經濟一體化從誕生起就伴隨爭論,但ECFA將深化兩岸經貿合作,推動兩岸產業合作和經貿關係跨入新時代產生巨大正面效應,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兩岸有識之士的普遍共識。

  突破兩岸經濟合作瓶頸之關鍵

  對外經貿大學臺港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華曉紅認為: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已經成為各類經濟體應對全球化的重要手段。兩岸經貿關係走到今天,實現區域合作一體化,拓展區域市場,也成為突破兩岸經濟合作發展瓶頸的關鍵。“而ECFA的簽署恰逢其時,將幫助兩岸突破瓶頸,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華曉紅指出,就產業而言,ECFA的重要意義在於推動兩岸雙向開放,促進兩岸資源在市場環境下達到有效配置。當前,臺灣已經成為資本凈流出區域,流入與流出比例失調。而ECFA的目標就是通過兩岸經濟融合,提高兩岸區域地位,吸引外部資源進入。“更重要的是可以打破貿易壁壘,使兩岸可以在更多領域和更深層次分享參與國際分工的成果。”

  
  兩岸特色展現大陸誠心與善意

  由於涉及到產業衝擊和利益再分配,ECFA在臺灣始終存在一定爭論,華曉紅認為,儘管ECFA的開放過程是漸進的,但不斷擴大開放的前景是明確的。在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雙方都將享受利益,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終將面臨挑戰。“兩岸在ECFA問題上是慎重的,而大陸方面照顧到臺灣社會經濟實際,充分釋放善意,使協議具有“兩岸特色”,著眼于兩岸人民的長久福祉。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劉雪琴指出:ECFA既兼顧WTO規則與兩岸經濟現狀,又著眼于兩岸經濟社會未來發展。大陸對臺灣的市場開放度,遠遠高於大陸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實施的FTA。

  對這一點,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研究員劉大年也同樣表示:ECFA的簽署考慮到兩岸經貿互動密切和特殊性,除了減免關稅還實施了早收計劃,所以ECFA不但具有兩岸特色,其框架下的早收計劃,更是考慮到兩岸經濟發展狀況,兼具深度與廣度的措施。

  ECFA創造兩岸產業合作新契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臺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劉雪琴指出:ECFA具有綜合性、開放性和動態性,並兼具兩岸特色,其意義不僅在於協議實施後對兩岸經濟的帶動效應,更重要的是開創了兩岸經濟合作新時代。

  面對這一關鍵期和機遇期,劉大年認為:如何調整經濟政策、進一步深化兩岸互動,是未來成功的重要關鍵。“ECFA不僅是未來兩岸市場開放與貿易合作的基礎,更是檢驗兩岸關係成果的重要試金石。”

  對外經貿大學臺港澳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華曉紅表示:互補優勢只有在開放的環境下才能得到充分發揮,ECFA所確定的宗旨、原則、規則,將保證兩岸相互不斷擴大開放,經濟深度整合有了可預見的前景和發展路徑。

  她也指出,大陸、臺灣、香港產業合作是構成大陸“世界工廠”的核心,也是亞洲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如今ECFA的簽訂不僅將極大改善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環境,更為大陸、臺灣、香港最終形成區域一體化創造了條件,使得大陸臺灣香港有可能成為東亞最具競爭力的地區。

  “ECFA無疑是兩岸經貿的高速公路,臺灣可借由ECFA拓展大陸內需市場,改變兩岸產業分工模式,大陸也可以在進一步深化東亞分工鏈的地位,強化國際競爭力,實為雙贏。”來自臺灣的劉大年教授表示。(記者 李徽)


編輯:張蕾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