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溝通擔先導 聚賢集思繪藍圖
——5年6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回眸
資料圖片:7月10日,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廣州開幕。新華社記者郭磊攝
新華網廣州7月11日電(記者 陳鍵興 李寒芳 王攀)盛夏羊城,草木蔥蘢,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珠江之畔這個于中國近現代歷史有著特殊意義的城市,86年前見證了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成為了中華民族奮起自強的重要歷史“地標”。而今,穿越了歲月風雲,渡盡劫波的國共兩黨重返故地,共同舉辦了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廣邀海峽兩岸各界精英共商和平發展大計。
至此,由國共兩黨領導人倡議舉辦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5年間成功舉辦了6屆。實踐證明,這一論壇已經成為國共兩黨、兩岸雙方、社會各界進行交流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臺,已經發揮並將進一步發揮重要影響和先導作用。
破僵局,建互信,開創新局——共構交流平臺,凝聚“和合”共識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創設,肇始於國共兩黨領導人2005年的那次歷史性的會面。
2005年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舉行了60年來兩黨領導人的首次會談,並在隨後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鄭重宣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謀求臺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的共同主張。
在當時兩岸關係複雜變化的形勢下,國共兩黨深入體察兩岸同胞的所願所想,深入把握兩岸關係以及世界大勢的發展趨向,以積極的作為向兩岸同胞展現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希望,向世界表明兩岸中國人有智慧、有能力妥善處理彼此的矛盾和問題。
正是在這份重要的政治文本中,兩黨提出“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其中包括邀請各界人士參加,舉行有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議題的磋商,組織商討密切兩岸交流的措施等。
兩黨的共同主張贏得了兩岸大多數同胞的讚譽,兩黨所搭建的溝通對話平臺也自然得到了兩岸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援。
2006年4月和10月,國共兩黨有關方面通力合作,先後成功舉辦了兩岸經貿論壇和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系列活動。從2007年開始,國共兩黨將此類論壇統一命名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並於當年4月在北京舉辦了第三屆論壇。其後幾年,論壇先後在上海、長沙、廣州舉行。
幾年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參與界別不斷擴大,權威性不斷增強,代表性也更為廣泛。這都充分反映這一著眼民眾福祉、匯集民意、凝聚共識的重要平臺,激發出了兩岸各界精英和廣大同胞並肩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熱情。
“國共兩黨在廣州合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可以說是一個‘美妙的歷史巧合’,但巧合的背後卻是必然。”廣東省社科院原院長、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研究權威學者張磊說,從86年前國共首次攜手,到5年前連戰應邀訪問大陸,再到當前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的軌道,這一路證明了一個真理:和則兩利,爭則兩傷。歷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成功舉辦也表明,擴大交流、增進理解、強化互信、合作雙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是歷史發展不可逆阻的大勢所趨。
“和合故能諧,諧故能輯,諧輯以悉,莫之能傷。”5年6屆的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不斷匯聚起兩岸追求“和合”、共謀雙贏的廣大民意,為兩岸關係打破僵局、轉危為安、建立互信、再造和平雙贏新局面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