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對此,專家和臺商紛紛表示,意見的出臺正當其時。他們認為,未來海西將發展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在兩岸金融、海峽旅遊、臨港工業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將取得突破。
“在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尚需時日的情況下,先行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構築兩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臺,有利於兩岸經濟互利雙贏。”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說,當前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海協會和海基會剛剛在南京簽署和達成三項協議及一項共識,這些都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營造了良好氛圍。
“事實上,海西的概念也是與時俱進的。”石正方說,福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已有5年,取得了相當成效,而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到建設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以及現在有些學者探討的海峽經濟區,相關概念不斷豐富,這些都為海西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巫永平說,在對臺經貿方面,海西具有最大的優勢——地緣優勢,這一優勢在“大三通”之前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大三通”之後,海峽運輸可以大大縮短,幾個小時就可以跨越臺灣海峽,這是珠三角和長三角所不具備的。在此基礎上,福建對臺臨港工業、石化產業和海峽旅遊等都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這對臺灣來說也是很好的機遇。”巫永平說,比如臺灣的石化產業目前就面臨很大壓力,建立海峽西岸經濟區有利於臺灣石化產業更好轉移。
“中央提出支援福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政策,是相當明智和及時的。”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何希灝一直很關心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他認為,早期在兩岸關係比較緊張的時候,福建整個建設和其他省份比起來相對滯後,現在兩岸關係趨於和緩,海峽兩岸攜手發展能量巨大,可以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就兩岸互免關稅、互相承認檢驗檢疫、讓臺灣金融機構在福建落地等方面做試點,評估相關狀況後再慢慢向其他地區推廣。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鄧利娟說,目前《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已經簽署,有了雙方官方授權,下一步將是兩岸銀行對銀行、保險對保險、期貨對期貨等進一步商談。兩岸金融合作和投資貿易,有其複雜性和敏感性,福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在兩岸貨幣兌換和流通等方面已有相當基礎,如果能給廈門或者福州等城市一定的政策傾斜,包括降低臺資金融機構的市場進入門檻、放寬臺資金融機構的人民幣業務經營範圍、貨幣清算方面可以先由商業銀行來處理等,先行探索,是更穩妥而有效的方式。
石正方認為,除了經貿交流合作,海西在兩岸社會文化交流上的獨特作用也值得注意。閩臺淵源深厚,社會文化可以無縫對接,比如可以建立廈金特別區域,或者更緊密的小區塊,形成兩岸生活一日圈,讓兩岸民眾更緊密接觸,更緊密溝通。
對此,何希灝表示贊同,他認為可以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某個區域,比如閩南地區,設立臺胞生活區,讓彼此自然融合,更好地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