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兩岸金融交流 促進兩岸經貿發展
首  頁   |  專題首頁  |  最新動態  |  兩岸金融交流現狀 | 相關政策 | 業界反應  |分析評論  | 背景資料
 
臺資銀行大陸設辦事處
 
兩岸金融高層對話 內地銀行有望赴臺
 
 
  來源:      日期:2006-11-10 14:02

 

 

  兩岸金融合作再次擴大了業內人士的想像空間。

  11月8日至9日,為期兩天的“第十一屆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在臺灣臺北的“中華經濟研究院”舉行。

  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以及多家商業銀行、證券及保險機構高層負責人一共26人,出席了這次研討會,而臺灣“財政部”、“金管會”、“央行”、“陸委會”以及臺灣省內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也都派代表出席。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馬德倫是以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的身份擔任大陸金融代表團團長,率領大家以中國金融學會的名義赴臺。”福建省金融學會一人士說,“研討會結束後,代表團將分別參觀拜會臺灣省內主要金融機構,包括銀行、證券、保險等。”

  該人士還透露,大陸金融代表團一行于11月7日抵臺,預計11月15日離臺,“兩岸金融官員有可能在研討會結束後,就開放人民幣在臺兌換和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問題舉行磋商”。

  內地銀行有望在臺設辦事處

  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自1994年在臺北舉辦第一屆至今已滿11年,由兩岸輪流主辦,是目前兩岸之間金融交流最具代表性的研討會。今年的綜合主題是“推動兩岸金融業進一步往來之合作契機”。

  此次研討會分成6場進行,由14個主題研討會和綜合研討會組成。其中大陸宏觀調控與改革政策、大陸匯率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外資入股商業銀行對大陸金融市場的影響、大陸個人金融業務現況與發展、大陸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改革成效與未來發展、大陸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外資保險機構在大陸發展現況及影響等7個主題,主持人、發表人、評論每人平均是大陸金融代表團成員。

  據臺灣媒體報道,11月8日,臺灣“金管會”副主委林忠正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馬德倫表示,“歡迎大陸銀行來臺設立辦事處。”

  另外,11月7日晚上,臺方主辦單位設宴款待大陸金融代表團時,林忠正亦與擔任大陸代表團副團長的銀監會銀行監管三部主任徐風,談起兩岸簽署金融監理協議的可能性。林忠正表示,大陸銀行到臺灣設立辦事處,以及臺資銀行在大陸升格為分行,都可以與兩岸金融監理協議一併討論,簽署優於WTO的金融監理合作協議。

  2003年,大陸的招商銀行、工銀亞洲、浦東銀行、興業銀行四家銀行,到臺灣省申請設立辦事處,但是迄今沒有得到批准。而到目前為止,共有7家臺資銀行在大陸設立了7個代表處,12家臺資證券公司在大陸設立了17個代表處,12家臺資保險公司在大陸設立了16個代表處。

  林忠正在研討會上演講時還指出,雖然大陸方面通過國家開發銀行,將在5年內對臺商提供人民幣300億元的融資貸款,但是這個金額對臺商的實質幫助不大,因此兩岸金融合作確有其必要性。

  但問題在於,兩岸金融業的合作需要克服很多政策上的困難,尤其對不同經濟區、不同監管體制下的銀行,要開展合作或到異地發展都需要政策的支援。

  人民幣兌換最早明年初開放

  在此次研討會期間,與會的兩岸金融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都認為,兩岸金融業有很大的合作空間與潛力。

  臺灣省在金門、馬祖試點人民幣兌換業務成功後,臺灣“行政院長”謝長廷10月20日與“工商協進會”早餐會時允諾,儘快推動臺灣本島兌換人民幣。當天晚上臺“行政院”召開“財經首長”會談,會中即討論臺灣本島兌換人民幣的具體規範。

  謝長廷表示,開放人民幣在臺灣省內兌換,沒有技術性問題,開放時間最快在明年初,但需經過“陸委會”與“國安會”的確認。他說,禁止兌換如同掩耳盜鈴,助長黑市交易,減少財政收入。

     根據臺灣“行政院”的規劃,下一步將在臺灣省試點兌換人民幣業務,比照金馬地區目前實施的條件,每人每天兌換金額以兩萬元人民幣為上限。首先由國際機場及港口試點做起,再逐漸擴大至臺北市、臺中市與高雄市。

  據臺灣“中央銀行”統計,從10月3日到10月20日,金馬分行累計買入人民幣約59萬元,賣出人民幣1100多萬元。以12個營業日計算,平均每天交易額近100萬元。賣出人民幣的金額遠遠大於買入的金額,顯示民眾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很大。

  目前,臺灣在金門、馬祖兩個地方試辦人民幣兌換業務所需的現鈔,都是通過臺灣銀行、臺灣土地銀行等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與美國及匯豐兩家銀行在香港進行第三地清算。

  因此,業界認為,當前臺灣有意借兩岸金融學術研討會私下交流,達成對銀行貨幣清算的默契。如果經兩岸官方默契“授意”,由內地與臺灣省以銀行對銀行進行雙邊清算,直接兌換人民幣,將大大減少銀行兌換成本與持有風險。

  “只有兩天的研討會,其他活動卻安排了很多時間,這無疑帶來了很大的想像空間。”興業銀行的一位人士表示。 (見習記者 張兆宜 廈門報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芳翼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