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張勇 楊曉紅)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在此間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指出,兩岸農業與交流已進入全新階段並取得豐碩成果。這種合作促進了兩岸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農業部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會長于永維告訴記者,自改革開放以來,海峽兩岸農業的交流與合作大體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到兩岸加入世貿組織之前,兩岸農業界順應歷史潮流,召開各種專業研討會和洽談會,開展專項農業技術合作,共同探索出不少交流與合作的現實途徑;第二個階段是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兩岸農產品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對方市場,兩岸農業合作不斷深化,合作形式更多,人員往來更加頻繁。
于永維說,今年以來,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進入了新的階段。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就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提出四點意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後來訪,胡錦濤總書記分別與他們舉行會談,就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問題達成了廣泛共識,其中就包括加強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及擴大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這為進一步擴大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機和廣闊空間。
于永維表示,臺灣農業有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經驗、外向型的市場網路;大陸有豐富的勞動力、多樣化的自然資源、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健康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兩相結合就能實現合理配置和要素互補。
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何子陽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認為,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一方面可以解決島內發展空間狹窄、土地勞動力資源稀缺的問題,另一方面為大陸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結構調整提供了寶貴經驗,推動了大陸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目前,兩岸農業界民間往來頻繁,形成了多層次、寬範圍的農業合作渠道。大陸農業民間組織積極參與兩岸農業交流,與臺灣農業專業組織建立了直接的多重渠道。兩岸有關部門先後召開了多次專題研討會,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也取得了很大成功,為進一步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模式和經驗。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4年底,在大陸投資的臺灣農業企業近5000家,合同利用臺資近40億美元。
于永維說,大陸近來還出臺了一系列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包括從8月起對15種臺灣水果實施零關稅政策。近一段時間,每次在大陸舉辦臺灣農產品展銷活動,都能看到臺灣農民和農業團體踴躍參加,大陸同胞對來自臺灣的農產品也非常感興趣。
18日在此間開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就吸引了40多家來自臺灣的農業團體和企業,他們共帶來了20多種臺灣時鮮熱帶水果以及200多種農產品深加工製品。一位來自臺灣南部的參展業者表示,此次參會的目的是為了“打鐵趁熱,搭著臺灣水果的超人氣,拓展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知名度。”
“兩岸農業合作的不斷發展,讓臺灣農民看到了臺灣農業新的希望,”于永維說。(完)
(來源:新華網)
編輯:木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