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興瑞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航太科技集團總經理
●“我確實感覺到我們的隊伍是很年輕,但是很有經驗,能夠打硬仗。中國航太事業的發展是大有希望。”
新京報9月23日報道 9月6日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第一次會議在這裡召開。會後,張建啟(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總裝備部副部長)、馬興瑞(神七任務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長,航太科技集團總經理)、周建平(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接受了包括本報在內的眾媒體聯合採訪,介紹了神七任務的亮點和難點,以及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相關情況。
年輕是中國航太人優勢
記者:據介紹,發射隊伍中35歲以下的人員已經佔到50%。中國航太研製隊伍與國外相比,在可持續性發展方面是否具有優勢?
馬興瑞:是的,我們實現了新老航太技術人員的更替。如嫦娥一號隊伍,確實有大量的35歲的專家。參加本次發射的,我印象中平均年齡也沒有超過40歲,所以我非常同意這個觀點。
不管跟美國航太隊伍比,還是跟俄羅斯比,我確實感覺到我們的隊伍是很年輕,但是很有經驗,能夠打硬仗。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航太事業的發展是大有希望。
新運載火箭正抓緊研製
記者:我國載人航太技術,尤其是火箭、飛船、衛星等,與美俄存在哪些差距?如何克服這些差距?
馬興瑞:我國的載人航太工程起步比較晚。在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搞太空競賽。我們國家在2003年實現了首次載人航太飛行,但我認為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規模是適度的,是比較符合中國國情的。
我們的載人航太系統有自己的特點。飛船設計是有創新點的,也符合我們國情。所以,下一步我們要把飛船系統做好。我可以跟大家透露,中國政府正在抓緊研製新一代運載火箭。再過一段時間,我們拿出這些運載火箭的時候,就達到了當前運載火箭的國際主流水準。當然,運載火箭的發射是非常高風險的,所以需要在可靠性上進一步提高。
我們的生產能力、研製能力,跟美俄比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我們是一個年輕力壯的航太隊伍,這一點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利用這個優勢來提升我們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