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的運載火箭分離整流罩示意圖。 新華社發
墜落範圍達1500平方公里
區內有多家易燃易爆場所和企業
隨著“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前日21時18分,“天宮一號”脫下首件“外衣”,運載火箭首片整流罩殘骸墜落在陜西省榆陽區孟家灣鄉野目蓋村。為避免整流罩傷人,當地提前兩小時安全疏散整流罩可能墜落範圍內的近10萬名群眾。
另據了解,廣東韶關地區從1997年開始,就先後墜落5件火箭整流罩殘骸。專家稱這種情況將有望在海南衛星發射基地建成後得以改善。
1噸重龐然大物墜落榆林
前晚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163秒鐘後,搭載“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F火箭一二級分離,火箭整流罩就分成兩片向下墜落,此時,時間是21時18分。
不久之後,其中一片最大的整流罩便墜落陜西榆林。據《西安晚報》報道,前日21時35分許,首片整流罩殘骸在榆林市榆陽區孟家灣鄉野目蓋村的一塊空地上被找到。該殘骸長達8米,寬4米。
據了解,“天宮一號”任務整流罩為蜂窩式半罩結構,總長12.71米,直徑4.2米。總重約2噸左右,因此推算,這片整流罩的重量應該超過1噸,整流罩以每秒100米的速度飄落到地面。由於這次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不載人,所以火箭取消了逃逸系統,做了一個較大的整流罩,為我國在役火箭中最大的一個。
另據了解,當地在整流罩墜落前2小時,就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因預計,“天宮一號”發射後整流罩殘骸將會墜落在榆林市榆陽區和神木縣9個鄉鎮近1500平方公里範圍內。該地區共有近10萬群眾,並有加油站、電廠、煤礦、變電站、油庫、化工廠等多家易燃易爆場所和企業。到前日19時為止,在該範圍內的近10萬人全部被安全疏散,進入該範圍內的車輛臨時實行交通管制,前日20時50分至21時55分的兩趟由西安飛往榆林的航班晚點,榆林市消防、公安、交警等部門全部到位待命。
專家稱未來將減少擾民機會
雖然我國至今沒有出現整流罩墜落傷人的情況,但整流罩墜落時,15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群眾全部被迫疏散,確實影響到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昨日,記者就此事採訪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誌編審、副主編龐之浩。
龐之浩說,火箭發射在落區選擇上已儘量避免擾民,整流罩墜落地點往往會選擇無人區。韶關地區為何12年墜落5片整流罩,是因為火箭發射的航區選擇,並考慮落區屬無人地帶。但有些時候,為了讓衛星或者飛船能到達預定軌道,火箭不得不選擇指定航區,這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整流罩墜落地區人員的疏散工作。“我們也不想出現疏散的情況,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龐之浩最後表示,隨著海南地區的衛星發射基地建成,人員疏散的情況將大大減少。“到時候整流罩將墜落海中,不會對人群造成傷害。”
12年來5個整流罩墜韶關
說起火箭整流罩,它與身處粵北的廣東韶關始興縣有著不解之緣。本報2009年曾作報道,韶關市始興縣車八嶺的森林中再次發現我國衛星整流罩部件。這是始興縣境內自1997年以來第5次發現整流罩部件。發現整流罩的地點位於始興縣境內的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距離縣城約45公里。當時,有關部門尚不能判斷這片整流罩來自哪次衛星發射遺留的殘骸。
而整流罩在被始興縣相關部門找到之後,還常常受到特殊的“優待”,始興縣在找到整流罩後,都放置到車八嶺自然博物館內進行專門保護,並等待上級部門派專家前來處理。
生命保障系統開始自主運作
據新華社電 記者昨日從中國航太員中心獲悉,“天宮一號”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已經啟動,轉入自主運作狀態,航太員進入“天宮”前將建立載人環境。目前,“天宮一號”暫不需要建立適合航太員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因此,維持氧氣、溫濕度、二氧化碳、壓力等指標的系統正在以無人方式運作。
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環控生保系統專家李英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人在太空生存,必須要依靠航太器提供適宜的氧氣、濕度、溫度和壓力等條件。儘管歷次“神舟”任務已在這方面積累了成熟經驗,但對“天宮一號”任務仍然提出了巨大挑戰,特別是很多產品要長期耐受溫濕度、振動衝擊、真空低壓、失重等多種特殊環境考驗。此外,“天宮一號”還首次帶入了微生物凈化裝置。(特派酒泉記者武威)
航太食品及衣物隨“天宮”上天
據新華社電 記者昨日從中國航太員中心獲悉,航太員未來在太空工作、生活和實驗所需要的產品,部分已經跟隨“天宮一號”上天。它們將以無人飛行的狀態運作數月,等待航太員進入“天宮”後啟用。
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航太員系統總設計師兼總指揮陳善廣介紹,已經上天的這批產品包括用於太空鍛鍊的自行車和下體負壓筒、各類服裝鞋襪、睡袋、航太食品、診療箱以及大量航太醫學實驗設備等。相比神舟飛船系列任務,這次任務突出的變化是新增了太空鍛鍊器材和航太醫學實驗設備,前者是為對抗長期失重環境下飛行引起的肌肉萎縮和骨丟失等症狀,後者是為了研究中長期飛行對航太員生理心理的影響,提出防護措施。
陳善廣說:“這次帶上天的服裝就有好幾套,可滿足多人多天穿著和更換的需要。”